杜言有些犹豫道:“可如此这般,这治安如何处置?”
“但使民安居乐业,谁又会行些不法之事?这也算是南越孱弱朝廷的高明之处了。”
大雪昨日就已经停止,今日街上几乎摩肩接踵,袁思博暗赞《西湖老人繁盛录》所记“钱塘有百万人家”果然所言不虚。不知不觉竟然走到了新街坊,他脚步一顿,侧身问杜言:“昨日命你所查之事,可有结果?”
“马上便会有线报。”
袁思博点点头,正欲说话,忽见杜言脸色一变,脚步一错便拦在自己身前,低喝道:“公子小心。”
袁思博目光望向左侧的小弄,有三五人着了黑衣,向自己这处奔来。他轻轻伸手,不着痕迹的隔开杜言的守势,低声道:“无妨。”
这是南越风俗。年底之时,会有乞丐成群结队,穿着奇装异服,大张旗鼓,沿户乞讨。俗称为“打夜胡”亦有驱鬼讨个吉祥的意思在。
杜言不免诧异袁思博对于南越了解得如此之深,想起国内的传言,不禁一愣。此刻袁思博脚步却是一滞,侧身闪进了路边一家茶肆,同时掩去半边身形,隔了片刻,才转过身,目光望向刚刚走开的两人,若有所思。
待到在这茶肆坐了下来,杜言便悄悄引着一个人过来了,低声道:“公子,这人认得昨日的那位小姐。”
袁思博抬头看了他一眼,淡声说:“说吧。”
那人说了句话,话音未落,袁思博持着茶盏的手便生生一顿,眸中光亮闪过,像是刀锋一道,锐不可当。
“谢英之女?”他低低重复了一遍,语气有些困惑与不可思议,又夹着数分仇恨,视线掠过这街上茫茫人群,仿佛重又见到了那个少年公子俏生生的容颜。
片刻之后,袁思博神色如常,只是一只手垂下,无意识的抚弄着腰间悬挂着的佩玉,又抬头问了一句:“你可看清适才她身边之人?”
那人点头,道:“是陈昀陈大人。陈太尉之子。”
“陈昀…即将要调任淮南西路置制使?”袁思博脸上滑过一丝兴味“便是那个在东南大破海寇的少年将军?”
他的唇边慢慢勾起笑意,招手示意杜言靠过来,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
新街坊中最显眼的却是一座酒楼,匾上题着“三元楼”乃是临安最著名的酒楼之一。店门用彩画装饰,缤纷异彩,垂下绯绿帘幕,又挂着金红纱栀子灯。远远望去,就已是富丽堂皇。
谢绿筱不住的回头张望,引得陈昀问道:“你在瞧些什么?”
“没什么…好像看到一位朋友。”谢绿筱又看了一眼人群,才不甘的放弃“认错人了。”
陈昀走在她的身侧,防着她被人群拥挤,抬头见了三元楼,微笑道:“既到了这里,就进去吃些东西吧?”
谢绿筱点头。他们掀帘而进,屋里炭火熏得极为暖和,陈昀对前来引路的小二道:“可有空余的阁儿?”
那小二笑道:“公子来得可巧,二楼上还剩最后一间阁儿。”
这酒楼与一般普通的酒楼也不同。竟不设大堂,只有一条主廊,足有一二十步之长,南北两处都设着阁儿,竹帘虚掩。小二带他们上楼,在北阁最末一间雅座坐下,又斟了茶,问道:“两位公子想要些什么?”
谢绿筱笑道:“我可有些饿了。陈大哥,不若我们先重后轻,速饱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