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好说。”
如心步出机舱。
回到家了。
下了计程车掏出锁匙开了大门,正在看电视的家务助理惊喜万分。
如心先拨了一个电话同父母报平安,继而收拾行李,然后沐浴休息。
她仍睡在小房间的小床里。
半夜电话响了“姐姐,到了为什么不通知一声,活该被我们吵醒,许仲智在这里有话说。”
一定是小许牵念她。
她接过电话,隔一会儿才说:“到啦?”真是陈腔滥调。
如心回答得更糟“到了。”
她为这一问一答笑出来。
“能不能每天通一次话?”
“每星期一次也就够了,不过千万别半夜三时正打来。”
“是是是。”
回到家,已无失眠之虞。
如心去找水喝,顺便到邻室看一看,发觉姑婆床上空空如也,才蓦然想起她已去世。
正如碧珊所说,它朝吾体也相同,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也就睡得分外香甜。
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带着老佣人去把缘缘斋店门打开。
门槛附近塞进许多信件,有十来封是她主顾问候信。
如心十分感动。
佣人马上忙着烧水做茶,收拾地方。
如心试坐到姑婆以前的座位上去。
抬起头,刚好看到玻璃门外每一个经过的行人。
如心喝一口茶,看着众生相,开始了解为何姑婆每天风雨不改前来开启店门,她是来与他们见面。
两个年轻人匆匆走过,然后是妈妈带幼儿上学,一个老婆婆拎着点心慢慢踱步,一对情侣紧紧手拉手相视而笑…百看不厌。
忽然之间下雨了,许多人避到缘缘斋的檐下来。
如心写了一张字条,贴在店门。
…“诚征店员一名,性别不拘,年龄十八至二十五,需勤奋工作,薪金丰厚。”
如今年轻人都喜欢到讲英语的大机构去一试身手,盼望步步高升,即使有人来应征,也不过临时性质,过三两个月又走。
老佣人笑笑“其实请一个菲律宾人来也足够应付,不过是听听电话见见客人,他们英文讲得比许多人好,一年半载做熟了也一样。”
如心一怔,觉得也是。
“当然你不能把学问传给他们,可是其他人也不一定想学或学得会。”
如心听出老佣人弦外之音,这门手艺是迟早失传的功夫。
她笑笑“总有人想补缸瓦吧。”
老佣人不再加插意见“我顺道在附近买了菜回家。”
请人条子贴出好几天无人理会。
总算有人进来求职,如心一见,是个头发染成金黄色的少女,她先吓了一跳,问了几句,少女比她更失望,匆匆离去。
客人有电话来“终于打进来了,你们还继续营业吗?”
“明天下午三时上来可方便?”
“店门关了那么久,真叫人挂念。”
“你会继承你姑婆的遗志吗?”
一个人有工作就有寄托,日子不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