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章(2/3)

“及时补救,还来得及。”

“宣他来!”

“是。”昭君示意秀去传宣尤震。

“你也有难言之痛,是不是?”

“我也知,不能怪你。不过——”太后言又止,彷彿很为难似地。

纳闷,由皇一直想到府邸,只猜皇帝作此嘱咐,是要将备战的消息瞒住中,却猜不中何人?

“难就难在这里!”石显停了一下说:“皇上所说的‘无理要求’是什么?两公自然知。”

“苟利于国,生死以之。”冯野王慨然表明:“请石中书指,我一定照办。”

昭君得报,不免惊惶。匆匆上装,殿接驾,太后已经下车了。

当然,是预先算好了的,趁皇帝这天上朝的时刻启驾离。安车沿着墙直驰而西,抵达建章时,皇帝尚未退朝。

石显很沉地笑了“既然如此,我们三个人的意见,可说完全相同。”他很机警地说:“能和不能战。”

听得这话,昭君心如刀绞,红着脸低下去,默不作声。

昭君大惊“臣妾一无所闻。”她不自觉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啊!啊!”冯匡二人不约而同地

“我们是就到府上来的。”冯野王先作解释:“我跟匡少府的看法相同,关于和战的大计,应该有个最后的打算。”

匡衡与冯野王答应着欣然告辞,石显亦觉得一畅。原来他的主意是,由冯野王透过冯婕妤的关系,向太后言,撤消明妃的封号,暗中仍旧将韩文换回来,还人家一个真正的宁胡长公主王昭君。此计若成,化戈为玉帛,呼韩邪仍会领自己的情,倘或不成,必是皇帝不允,追究是谁的献议,则大碰钉的是冯野王,与己无。至于备战,和不和都是该的事。反正匡衡一,自己接掌了少府金印,好歹都会增加财富。

太后一向反对大动戈,因此,冯婕妤所说的话,很容易听得去。而况朝中大臣,亦都主和。但为难的是昭君已封为明妃,尔反尔,说要撤消她的封号,这话对皇帝却说不

“是的。”匡衡答说:“因为如此,对呼韩邪的涉就不能委屈求全了。我并不惮此远行,只怕徒劳无功。”

两人,表示会意。匡衡又说:“其实明妃倒是明大义的。无奈…”他苦笑了。

听得这话,昭君颇有惶惧不胜之。立即跪了下来,困惑地说:“臣妾一,对国家真有那么重的关系?”

石显有词穷了,转脸问:“匡公的意思如何?”

“照皇上的意思,衅非我开,既然人家打了过来,则来土掩,兵来将挡,似乎也不算师无名。”



“宦官尤震。”昭君答说。

“皇太后圣明。”

“你听说了没有,呼韩邪发兵攻打边关了!”

“真有此事。”太后说:“自古以来,为妇人兴兵戎的,也不止这一次。”

非常意外地,匡衡与冯野王已先石显在他府中等候了。

于是行了礼,昭君亲自搀扶太后殿。升上宝座,重新又行大礼。一仪注完毕,只听太后问:“谁是建章的?”

“若说衅非我开,这话也不尽然。我们一再失信于呼韩邪,是不争的事实。”

石显愕然“刚才廷议中不是皇上已作裁决了吗?”

“不过,事情很明显的摆在那里,是和,是战,是祸是福,关键都在你一个人上。”

既说“不怪”却又下了个“不过”的转语,意思还要责怪。昭君要明自己错的地方,便即说:“请皇太后明示。”

“不过,千万不能说,这是我的主意。”

踌躇了两天,太后才算筹划妥当。第三天一早传懿旨:驾临建章。皇帝及所有妃嫔都不必随扈。

“是条釜底薪之计。”石显将声音放得极低“能请皇太后面主持,才可以改变皇上的决定。”

“无奈天多情!”石显已想好一条计策,要让冯野王去碰个大钉,故意迟疑地说:“路倒是有一条,却非冯公不可。”

石显看一看两人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沉着地说:“请教两公,如何补救?”

“决不能打仗!”冯野王很激动地说:“师无名,未战先败。石中书你想,如说我大汉朝为了一个妇人,大兴兵戎,岂不为天下人所耻笑?”

“打仗要钱。我这个钱的,可是最怕打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