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全用赋,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
仅“彼姝者
”一句,这似乎也突
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
。持“
好善说”的
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
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
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
”(同上)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同上)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
”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obj。style。display="block";
清邓翔《诗经绎参》说此诗是东汉张衡《四愁诗》“所夺胎”因为张氏诗中有“人赠我金错刀(金琅玕、貂襜褕、锦绣段),何以报之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之句。邓氏持“好
善说”故有此言。不过他所说的此篇诗作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