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桓三年尽六年(2/10)

【经】四年,,正月,公狩于郎。(冬猎曰狩,行三驱之礼,得田狩之时,故传曰:“书时,礼也。周之,夏之冬也。田狩从夏时,郎非国内之狩地,故书地。○狩,手又反。夏,雅反,下同。)

[疏]注“为明”至“北县”

[疏]“凡公”至“送之”

“齐侯送姜氏”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亦上卿送之。于天,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齐侯送姜氏”本或作“送姜氏于讙”公则下卿送。公,公女。

[疏]“有年”

○正义曰:《释例》曰:“汾大原故汾县东南,至晋县西南,经西河平至河东汾河。”《尔雅·释地》云:“下曰隰。”知汾隰,汾边也。

○正义曰:《说文》云“騑,骖,旁”是騑、骖为一也。初驾者,以二夹辕而已,又驾一,以两服为参,故谓之骖。又驾一,乃谓之驷。故《说文》云:“骖。驾三也,驷,一乘也。”两服为主,以渐参之,两旁二遂名为骖。故总举一乘则谓之驷,指其騑则谓之骖。《诗》称“两骖如舞”二皆称骖。《礼记》称“说骖而赙之”一亦称骖,是本其初参,遂以为名也。骖在衡外挽靷,每絓于木,由颈不当衡故也。名騑者,以驷有騑騑之容。故《少仪》云“騑騑翼翼”是也。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有年。无传。五穀皆熟,书“有年”

○正义曰:经书“来聘”传言“致夫人”是行聘礼而致之也。故知使大夫随加聘问,得所以存谦敬,序殷勤也。其意言不堪事宗庙,则以之归也。成九年“季孙行父如宋致女”与此事同而文异,故辨之,云“在鲁而,则曰致女,在他国而来,则总曰聘”是详内略外之文。传嫌其不同,故以“致夫人”释之。

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人也,故逐之,居于魏。为明年秦侵芮张本。芮国在冯翊临晋县。魏国,河东河北县。○芮,如锐反,国名。恶,乌路反。翊音翼。

[疏]注“古者”至“释之”

【传】三年,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韩万御戎,梁弘为右。(武公,曲沃庄伯也。韩万,庄伯弟也。御戎,仆也。右,戎车之右。)

[疏]注“骖,騑

○正义曰:年训为稔。谓岁为年者,取其岁穀一熟之义。故禾稼既收,农功毕,以其岁丰于常,故史书“有年”于策。此书“有年”宣十六年书“大有年”《穀梁传》曰:“五穀皆熟为有年”“五穀大熟为大有年。”杜取《穀梁》为说,其义亦当然也。《周礼·疾医》以五穀养病,郑玄云“五穀,麻、黍、稷、麦、豆”即《月令》五时所穀也。贾云“桓恶而有年丰,异之也。”言有非其所宜有。案昭元年传曰:“国无而年穀和熟,天赞之也。”是言岁丰为佐助之非,妖异之也。君行既恶,泽不下,遇有丰年,辄以为异。是则无之世,唯宜有大饥,不宜有丰年,非上天佑民之本意也。且言有不宜有,传无其说。《释例》曰:“刘、贾、许因有年,大有年之经,有鸲鹆来巢,书所无之传,以为经诸言有,皆不宜有之辞也。”据经螟螽不书有,传发于鲁之无鸲鹆,不以有字为例也。经书十有一年、十有一月,不可谓不宜有此年,不宜有此月也。螟螽俱是非常之灾,亦不可谓其宜有也。

夜获之,及栾共叔。共叔,桓叔之傅,栾宾之也,傅翼侯。父各殉所奉之主,故并见获而死。○共音恭,注同。殉,似俊反。

逐翼侯于汾隰,汾隰,汾边。○汾,扶云反,汾名。下曰隰。

骖絓而止,骖,騑。○骖,七南反。絓,卦反。騑,芳非反。

“公会杞侯于郕”杞求成也。二年祀,故今来求成。

○正义曰:“武公,庄伯”“韩万,庄伯弟”《世本》、《世家》文也。《周礼》:“戎仆掌驭戎车”“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故知御为戎仆,右是戎车之右也。

[疏]注“武公”至“之右”

不言翚以至者,齐侯送之,公受之于讙。

[疏]注“冬

○正义曰:昏以相敌为耦,先以敌国为文,然后于大国小国辨其所异。姊妹于敌国,犹上卿送之,于大国则上卿必矣。且姊妹礼于先君,不以所嫁轻重,虽则小国,亦使上卿送也。“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文承“公”之下,谓送公,非送姊妹也。《周礼》序官唯有中大夫,无上大夫也。《礼记·王制》曰:“诸侯之上大夫卿。”郑玄云“上大夫曰卿”则上大夫即卿也,又无上大夫矣。而此云上大夫者,诸侯之制,三卿、五大夫。五人之中,又复分为上下。成三年传曰:“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是分大夫为上下也。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不盟也。

[疏]注“汾隰,汾边”

“会于嬴”成昏于齐也。公不由媒介,自与齐侯会而成昏,非礼也。○介音界。

“秋,公翚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昏礼虽奉时君之命,其言必称先君以为礼辞。故公翚逆女,传称修先君之好;公遂逆女,传称尊君命。互举其义。○好,呼报反,注同。

○正义曰:《地理志》云“冯翊临晋县芮乡,故芮国也。河东郡河北县,《诗》魏国也”《世本》:芮、魏皆姬姓。《尚书·顾命》:成王将崩,有芮伯为卿士。名谥不见。魏之初封,不知何人?闵元年晋献公灭魏,芮则不知谁灭之。

○正义曰:此成昏谓聘文姜也。《诗》剌鲁桓公不能禁制文姜,云:“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言桓公以媒得文姜。此云不由媒者,公亲会齐侯,必无媒也。《诗》举正法以剌上,传据实事以解经,故不同耳。

[疏]注“昏礼”至“其义”

[疏]注“公不”至“礼也”

○正义曰:公遂逆女,传言尊君命,是奉时君之命也。此言“脩先君之好”是称先君为辞也。翚、遂俱是逆女,传文各言其一,是互举其义。《昏礼》纳采辞曰:“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纳采。”其纳徵辞曰:“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纳徵。”是男家辞也。主人醴宾辞曰:“为事故至于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从者。”是女家辞也。彼士礼也,故称先人。若诸侯,则称先君。以此知其言必称先君以为礼辞。

冬,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古者女嫁,又使大夫随加聘问,存谦敬,序殷勤也。在鲁而,则曰致女;在他国而来,则总曰聘。故传以致夫人释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