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饥馑,必有丰年。言耕鉏不以旱息,必获丰年之收。○馑,其靳反。鉏,仕居反。收,手又反,又如字。
三合大夫,襄二十七年会于宋,三十年会澶渊及今会虢也。服齐、狄,宁东夏,襄二十八年齐侯、白狄朝晋。○夏,雅反。平秦
,襄二十六年秦、晋为成。城淳于,襄二十九年城杞之淳于,杞迁都。○淳音纯。师徒不顿,国家不罢,民无谤讟,讟,诽也。○罢音
。讟音独。诽,芳畏反。
诸侯无怨,天无大灾,之力也。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吾
其不可以不戒!”文
曰:“武受赐矣。受午言。然宋之盟,
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驾于晋也。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僣,僣,不信。○僣,
念反,下同。非所害也。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譬如农夫,是穮是蓘,穮,耘也。壅苗为蓘。○穮,彼骄反。蓘,古本反。耘音云,除草也。
蔡家曰:“蒲
有前,不亦可乎?”公
围在会,特缉蒲为王殿屋屏蔽,以自殊异。言既造王
而居之,虽服君服,无所怪也。○缉,七
反。
[疏]注“礼国”至“在前”
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辞而假之寡君。”闻诸大夫讥之,故言“假”以饰令尹过。郑行人挥曰:“假不反矣!”言将遂为君。伯州犁曰:“姑忧
晳之
背诞也。”襄三十年,郑
晳杀伯有,背命放诞,将为国难。言
且自忧此,无为忧令尹不反戈。○背音佩,注同。诞音但。
羽曰:“当璧犹在,假而不反,
其无忧乎?”
羽,行人挥。当璧,谓弃疾。事在昭十三年。言弃疾有当璧之命,围虽取国,犹将有难,不无忧也。齐国
曰:“吾代二
○正义曰:不宁,宁也。言宁有唯是之事,又使围蒙其先君,连读为义也。告庙云,将向丰氏之家取妻,若使受之于野,不至丰氏之家,是欺先君也。言“又”者,既辱今君,又辱先君,故云“又”也。
中,则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之位也。
[疏]注“祧,远祖庙”
且吾闻之:‘能信,不为人下。’吾未能也。自恐未能信也。《诗》曰:‘不僣不贼,鲜不为则。’信也。《诗·大雅》。僣,不信。贼,害人也。○鲜,息浅反。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吾不能是难,楚不为患。”楚令尹围请用牲,读旧书,加于牲上而已。旧书,宋之盟书。楚恐晋先歃,故从旧书。加于牲上,不歃血,经所以不书盟。○难,乃旦反,下注并同。晋人许之。三月,甲辰,盟。楚公
围设服离卫。设君服,二人执戈陈于前,以自卫。离,陈也。
○正义曰:《说文》云:“谤,毁也。诽,谤也。”然则谤、讟、诽其义同,皆是非毁人。古人重言之,犹险阻、艰难也。
○正义曰:服虔云:“蒲,楚君离
。言令尹在国已居君之
,
有前戈,不亦可乎?”令尹居君离
,事无所
,且诸侯大夫见其在会之仪,不讥在国所居。伯州犁云“此行也,辞而假之寡君”言行而借戈以卫,非在国借
以居也。故杜以为公
围在会,特缉蒲为王殿屋,以自殊异。此亦无所案据,要惬人情。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垂櫜,示无弓。○櫜,古刀反,弓衣也。许之。正月,乙未,
逆而
,遂会于虢,虢,郑地。寻宋之盟也。宋盟在襄二十七年。祁午谓赵文
曰:“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晋。得志,谓先歃。午,祁奚
。○歃,所洽反。今令尹之不信,诸侯之所闻也。
弗戒,惧又如宋。恐楚复得志。○复,扶又反,下“虽复”同。
木之信,称于诸侯,犹诈晋而驾焉,驾犹陵也。诈谓衷甲。○驾,如字,又音加,注及下同。衷,音忠。况不信之尢者乎?尢,甚也。楚重得志于晋,晋之耻也。
相晋国,以为盟主,于今七年矣。襄二十五年始为政。以
言,故云七年。○重,直用反。相,息亮反。
○正义曰:穆言似君,知“设服”设君服也。唯讥执戈,不言衣服,则君服即二戈是也。“离卫”之语,必为执戈发端,但语略难明。服虔云:“二人执戈在前,在国居君离
,陈卫在门。”然则执戈在前,国君行时之卫,非在家守门之卫也。守门之卫,其兵必多,非徒二戈而已。纵使在国居君之离
,即明
门之卫,以为离卫,其言大不辞矣。故杜以离卫即执戈,是也。言二人执戈,陈列于前,以自防卫也。离之为陈,虽无正训,两人一左一右,相离而行,故称离卫。离亦陈之义。
[疏]“于今七年”
再合诸侯,襄二十五年会夷仪,二十六年会澶渊。
[疏]注“讟,诽也。”
[疏]注“穮耘”至“为蓘”
○正义曰:襄二十六年经书“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晋人,即赵武也。时有鲁公在会,虽则唯公一人,即是诸侯,不得谓之大夫也。故知再会诸侯,数澶渊也。
[疏]注“公”至“怪也”
○正义曰:《祭法》云:“远庙为祧。”郑玄云:“祧之言超也,超上去意也。”以祧是尊远之意,故以祧言庙耳。此公孙段是穆公之孙,丰之
,其家唯有
丰之庙。君若特赐,或得立穆公之庙耳,其家无远祖庙也。杜言远祖庙者,顺传文且据正法言之。
叔孙穆曰:“楚公
矣,君哉!”
服似君。郑
曰:“二执戈者前矣!”礼,国君行,有二执戈者在前。
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蒙,欺也。告先君而来,不得成礼于女氏之庙,故以为欺先君。
[疏]“再合诸侯”
[疏]注“设君”至“陈也”
○正义曰:《士丧礼》言君临臣丧之礼云:“小臣二人执戈先,二人后。”是知国君之行常有二执戈者在前也。国君亦有二戈在后,唯言前有二戈者,当是公
围不设后戈故也。
[疏]“不宁”至“先君”
○正义曰:言耕鉏不息,必有丰年之收。以喻礼信不愆,必为诸侯之长也。
[疏]“虽有”至“丰年”
○正义曰:《汉书·货志》云:“后稷始甽田,以二耜为耦,广尺
尺曰甽,长终一亩。一亩三甽,一夫三百甽,而播
于甽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耨垄草,因溃其土以附苗
。故其《诗》云‘或耘或耔,黍稷薿薿’。耘除草也。耔,附
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其
,比至盛暑,垄尽平而
,能风与旱,故薿薿而盛也。”此言“穮”、“蓘”即《诗》之耘、耔也。故知穮是耨,以土壅苗
为蓘也。“耨”定本“耘”
将不得为寡君老,大臣称老。惧辱命而黜退。其蔑以复矣。唯大夫图之!”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恃大国而无备则是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
不行是惧。言已失所恃,则诸侯惩恨以距君命,壅
不行,所惧唯此。○惩,直升反。憾,
暗反。壅,本又作“雍”于勇反,注及下注同。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馆人,守舍人也。其敢
丰氏之祧?”祧,远祖庙。祧,他彫反。
○正义曰:襄二十五年传云“赵文为政”至此八年也。而云“七年”者,殷、周虽改正朔,常以夏正为言,此
正月,故为七年。年末医和则云“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