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避纣,居北海之滨。”首山,说文云首
山在辽西。史传及诸书,夷、齐饿于首
凡五所,各有案据,先后不详。庄
云:“伯夷、叔齐西至岐
,见周武王伐殷,曰:‘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
世不为苟存。今天下闇,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
也,不若避之以絜吾行。’二
北至于首
之山,遂饥饿而死。”又下诗“登彼西山”是今清源县首
山,在岐
西北,明即夷、齐饿死
也。采薇而
之。【索隐】:薇,蕨也。尔雅云:“蕨,鳖也。”【正义】:陆玑
诗草木疏云:“薇,山菜也。
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
也。”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索隐】:
:西山即首
山也。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索隐】:谓以武王之暴臣易殷纣之暴主,而不自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適归矣?【索隐】:言羲、农、虞、夏敦朴禅让之
,超忽久矣,终没矣。今逢此君臣争夺,故我安適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索隐】:于嗟,嗟叹之辞也。徂者,往也,死也。言己今日饿死,亦是运命衰薄,不遇大
之时,至幽忧而饿死。遂饿死于首
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索隐】:太史公言己观此诗之情,夷、齐之行似是有所怨邪?又疑其云非是怨邪?
曰“
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正义】:太史公引孔
之言证前事也。言天
人
不同,一任其运遇,亦各从其志
或曰:“天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索隐】:又叙论云若夷、齐之行如此,可谓善人者邪,又非善人者邪,亦疑也。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
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索隐】:厌者,饫也,不厌谓不饱也。糟糠,贫者之所餐也,故曰“糟糠之妻”是也。然颜生箪
瓢饮,亦未见“糟糠”之文也。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索隐】:“蹠”及注作“跖”并音之石反。
:盗蹠,柳下惠之弟,亦见庄
,为篇名。【正义】:
:蹠者,黄帝时大盗之名。以柳下惠弟为天下大盗,故世放古,号之盗蹠。肝人之
,【索隐】:刘氏云“谓取人
为生肝”非也。
:庄
云“跖方休卒太山之
,脍人肝而餔之”暴戾恣睢,【索隐】:暴戾谓凶暴而恶戾也。邹诞生恣音资,睢音千馀反。刘氏恣音如字,睢音休季反。恣睢谓恣行为睢恶之貌也。【正义】:睢,仰白目,怒貌也。言盗蹠凶暴,恶戾,恣
,怒白目也。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集解】:皇览曰:“盗跖冢在河东大
,临河曲,直弘农华
县潼乡。”
:盗跖即柳下惠弟也。【索隐】:直音如字。直者,当也。或音值,非也。潼音同。
:潼,
名,因为乡,今之潼津关是,亦为县也。【正义】:括地志云:“盗跖冢在陕州河北县西二十里。河北县本汉大
县也。又今齐州平陵县有盗跖冢,未详也。”是遵何德哉?索隐言盗蹠无
,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其人遵行何德而致此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索隐】:
:较,明也。言伯夷有德而饿死,盗蹠暴戾而寿终,是贤不遇而恶
长,尤大著明之证也。若至近世,
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
逸乐,【索隐】:谓若鲁桓、楚灵、晋献、齐襄之比皆是。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索隐】:谓不仕暗君,不饮盗泉,裹足
山之
,窜迹沧海之滨是也。【正义】:谓北郭骆、鲍焦等是也。时然后
言,【索隐】:
:论语“夫
时然后言”行不由径,【索隐】:
:论语澹台灭明之行也。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索隐】:谓人臣之节,非公正之事不
激发愤。或
忠言,或致
命,而卒遇祸灾者,不可胜数。谓龙逢、比
、屈平、伍胥之属是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
,是邪非邪?【索隐】:太史公惑于不轨而逸乐,公正而遇灾害,为天
之非而又是邪?
惑之也。盖天
玄远,聪听暂遗,或穷通数会,不由行事,所以行善未必福,行恶未必祸,故先达皆犹昧之也。【正义】:傥音他
反。傥,未定之词也。为天
不敢旳言是非,故云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