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土必吐生,为信之基。基不贞固,不能成信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火则照察,为礼之本。本无文理,不能成礼。)。
又有考志。考
(以其声,其实。气生
,
生有声。声有刚柔清浊,咸发乎声。听其声,察其气,考其所为,皆可知矣。)
故曰:直而不柔则木(木僥讦,失其正
。),劲而不
则力(负鼎绝髌,失其正劲。),固而不端则愚(专己自是,陷于愚戆。),气而不清则越(辞不清顺,发越无成。),畅而不平则
(好智无涯,
然失绝。)。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神者,质之主也。故神平则质平,神陂则质陂也。),明暗之实在于
(
者,实之本。
清则实明,
浊则实暗。),勇怯之势在于
(
者,势之用也。故
劲则势勇,
弱则势怯。),
弱之植在于骨(骨者,植之机。故骨
则植
,骨细则植弱。),躁静之决在于气(气者,决之地也。气盛,决于躁;气冲,决于静。),惨怿之情在于
(
者,情之候。故
悴由情惨,
悦由情怿也。),衰正之形在于仪(仪者,形之表。故仪衰由形殆,仪正由形肃。),态度之动在于容(容者,动之符。故哀动则容哀,态正则容度也。),缓急之状在于言(言者,心之状。故心恕则言缓,心偏则言急也。)。
若质素平淡,中睿外朗,劲植固,声清
怿,仪崇容直,则纯粹之德也。”
夫人有气。气也者,谓诚在其中,必见诸外。故心气讼者,其声沉散;心气详慎者,其声和节;心气鄙戾者,其声
犷;心气宽柔者,其声温
。信气中易,义气时舒,和气简略,勇气壮立。此之谓听气。
劲而
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金能断割,为义之决。决不勇敢,不能成义也。)。
又有察。察
,谓心气内蓄,皆可以
取之。夫诚智,必有难尽之
(又曰:诚智,必有明达之
。);诚仁,必有可尊之
(又曰:诚仁,必有温柔之
。);诚勇,必有难慑之
(又曰:诚勇,必有矜奋之
也);诚忠,必有可观之
;诚絜,必有难污之
;诚贞,必有可信之
。质
浩然固以安,伪
曼然
以烦。此之谓察
。
为者,则言自然而贵玄虚;所修
于为儒者,则言分制而贵公正;所修
于为纵横者,则言权宜而贵变常。九家殊务,各有所长,非所谓难。所谓难者,以默者观其行,以语者观其辞,以
者观其治,以
者观其学。四德或异,所观有微,又非所谓难也。所谓难者,典说诡合,转应无穷,辱而言
,贪而言廉,贼而言仁,怯而言勇,诈而言信,
而言贞。能设似而
真,多端以疑暗。此凡人之所常惑,明主之所甚疾也。君
内洗其心,以虚受人,立不易方,贞观之
也。九
有主,贞一之
也。内贞观而外贞一,则执伪者无地而逃矣。夫空言易设,但责其实事之效,则是非之验立可见也。”
故韩曰:“人皆寐,盲者不知;人皆默,喑者不识。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盲穷矣。发齿吻,视
,虽良、乐不能必
;连车蹴驾,试之行途,则臧获定其驽良。观青黄,察锻销,虽欧冶不能必剑;陆断狗
,
截蛟龙,虽愚者识其利钝矣。是知明试责实,乃圣功也。”)
《人志》曰(凡有血气者,莫不禀
以立
,
五行而着形。其在
也,木骨、金
、火气、土肌、
血,五
之象也。五
之实,各有所济也。):“骨植而柔立者,谓之宏毅。宏毅也者,仁之质也(木则垂
,为仁之质。质不宏毅,不能成仁。)。
(《人志》曰:“夫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仁目之
,悫然以端;勇胆之
,晔然以
。夫忧患之
,乏而且荒;疾疢之
,
而垢理;喜
,愉然以怿;愠
,厉然以扬;妒惑之
,冒昧无常。是故其言甚怿而
不从者,中有违也;其言有违而
可信者,辞不
也;言未发而怒
先见者,意愤溢也;言已发而怒气送之者,
所不然也。”凡此之类,虽
违之,
不从,威愕以明,虽变可知也。)
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疏达,为智之原。原不通微,不能成智。)。五质恒
,故谓之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