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承于元帝。”又曰:“晋惠帝无后,怀帝承统,怀帝自继于世祖,而不继于惠帝。其晋惠帝当同甲、孝成,另
为庙。”又曰:“若兄弟相代,则共是一代,昭穆位同,不可兼毁二庙,此荩礼之常例也。”荀卿
曰:“有天下者事七代,谓从祢以上也。”尊者统广,故恩及远祖,若傍容兄弟,上毁祖考,此则天
有不得全事于七代之义也。孝和皇帝有中兴之功,而无后嗣。请同殷之
甲、汉之成帝,
为别庙,时祭不亏,大?之辰,合
太祖。奉睿宗神主?太庙,上继
宗,则昭穆永贞,献
长序,礼也。此万代之典,敢不?言。谨议。 论肃明皇后请别立庙议 《礼》:宗庙父昭
穆,皆有
座,每室一帝一后,礼之正仪,自夏、殷而来,无易兹典。伏惟昭成皇后有太姒之德,已
于睿宗,则肃明皇后无启母之尊,自应别立一庙。谨
《周礼》云:“奏夷则,歌小吕,以享先妣。”先妣者,姜?原也。姜?原是帝喾之妃,后稷之母,特为立庙,名曰?
。又礼论云,晋伏系之议云:“晋简文郑宣后既不
,?筑
于外,岁时就庙享祭而已。”今肃明皇后无?
之位,请同姜?原、宣后,别庙而
,四时享祀,一如旧仪。谨议。 ?孙平
请?孝和皇帝议 《王制》:“天
七庙,三昭三穆,并太祖而七。”昭穆者,父
之位,则知七代之庙,无兄弟之义矣。殷继成汤,至于帝乙,父
兄弟,十有二君,其正代止六而已。《易·乾凿度》曰:“殷之帝乙,六代王也。”此即兄弟不数为代之明据也。又殷人六庙,亲庙四,并汤而六,殷代兄弟四人,相次为君,若以为代,便当上毁四室,如此,则无复祖祢之祭矣。古之庙位,自祢已上,极于太祖,虽数溢迭毁,随而上迁,三昭三穆,未尝有阙也。又《礼》:“大宗无
,则立支
。”又曰“为人后者为之
”,无兄弟相为后之文。所以舍至亲,取远属,荩以兄弟一
,无产
之
。故父
曰继,兄弟曰及,礼兄弟不相
庙者。假如兄弟代立,孙侄承统,告享之日,不得称嗣
嗣孙。则当上列云伯考伯祖,下系云侄
侄孙。此?何成七庙之位号?何成继统之义序焉?斯又不可之甚者也。 后汉论次昭穆,定所继之统,以为盘庚不序
甲之庙,而上继先君;光武不
成帝之庙,而继元帝:以弟不可继兄故也。又殷十二代,唯三祖三宗,明兄弟相及,自别立庙,不必继之七代也。后汉祖列叙七庙,而惠帝不
其数,岂非文帝之嫡兄乎?及文帝代立,
孙克昌,为汉之太宗。晋景亦晋文之兄,缘景帝绝嗣,不列七庙之数,何以知之?据永兴元年告谥代祖,称景帝为从祖也。若以晋武越次尊崇其父,而致庙坏,遂及
亡,何因汉氏迁
惠帝,宗尊文帝,而享代二十有四,历年四百三十?殷庙何尝见隳?汉朝未始经折。殷、汉之盛,委而不言,鲁、晋之灾,引以为喻。是以《
秋》书太室坏者,?垂明诫,何必闵、僖?晋太庙所以毁折者,天诛奢丽,不以迁庙。然天
七庙,诸侯五庙,辨贵贱之差也;父
相继,亿万人之心也;昭穆列序,重继统之义也。 今孝和皇帝若与圣贞皇帝相亚在庙,正成六代,何以辨贵贱乎?裔嗣绝灭,何以宗后代乎?昭穆失序,何以成继统之义乎?况国家远遵殷之
甲,近法汉之成帝,特以孝和实中兴之明主,开百代不毁之庙,别立园寝,永以宁神,岁时?尝,与国终始,有何不可乎?又孝和在则天末年,自
储嗣,昌宗小竖,素宣威权,恶盈稔贯,众所共弃,南衙则宰相归奉,北门则将军响从,推崇嗣君,谁曰不可?岂若韦氏悖逆,?纪
常,总军国之权,
生杀之柄,既行不轨,
振凶威,将诛懿亲,以绝人望。睿宗大圣贞皇帝枕戈代邸,泣血待晨,志切仇雠,义
殷家国,沈谋内断,委策圣明。开元神武皇帝仰禀成规,俯怀秘略,
奋臂突
北军,不及终宵,一戎定保,致君亲于尧舜,拯社稷于阽危,自开辟以来,未之有也。建立圣明之副,宏宣祖宗之业,前史不疑汉文继统,今亦何怪圣贞之代宗乎?《礼》兄弟相继,不称嗣
,而曰及王,明当用继先君不继兄之绝统也。今睿宗虽代孝和而立,故当同继
宗,则两室并存,便成二穆,求之于礼,不可同列于庙,必须一室别居。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