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开元初,宇文首以税客
、籍外、剩田、
、
役之策,行于天下。其后天宝间,韦
又以穿广、运潭、兴漕之利,杨慎矜、王钅共、杨国忠等议财货之政。君
曰:
等之败也,岂不哀哉!《诗》云:“人之多僻,无自立辟。”
等之谓也。初元宗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贤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苏?等,皆以骨鲠大臣,镇以清静,朝有著定,下无觊觎。四夷来寇,驱之而已;百姓富饶税之而已。继以张嘉贞、张说,守而勿失。自后赋役顿重,豪猾兼并,
者以才力相君,弱者以侵渔失业。人逃役者,多浮寄于闾里,县收其名,谓之客
,杂于居人者,十一二矣。盖汉魏以来,浮
人之类也。是时也,天
方
因士
之众,贾将帅之勇,
视六合,慨然有制御夷狄之心。然惧师旅之不供,
庸之未复,思睹奇画之士,以发皇明,盖有日矣。而宇文
揣
上旨,款关谒见,天
前席而见之,恨得之晚。言发
,策合主心,不
数年之中,独立群臣之上。无德而禄,卒以败亡。既而天
方事四夷,国用不足,多
之能,追而悔焉。于是杨崇礼又以善计财帛见幸,然廉谨自守,与人无害,故能获终。
死且十馀年,始用韦
及崇礼、慎矜,皆以计利兴功中人主,胁权相灭,为天下笑。而王钅共、杨国忠威震海内,尤为暴横,人反思
矣。大凡数
,少者带数使,多者带二十使,判官佐使,遍于天下。客
倍于往时,主司守以取决,备员而已。四十年间,覆族者五,弃人贾害,岂天
与?夫先王牧人之制,既富而聚之,以兴利也。俭则散之,以除害也。所以裒多益寡,称
平施。降及后代,亦克用?。《礼记》曰:“仓廪实而知荣辱。”人苟不足而可理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观数
之意,
竭人财,乘主之
,殚天下之力以供国,窃王者之柄以徇已,奋其长觜,以鼓天下。于是权归掌握,利
臆,呼
指顾,车舟沸渭于万里之外矣。狙诈既骋,拱袂而取公卿,窃富国安人以为名,纡青拖紫以为实,名实不其
欤?且君以安人为忧,而
辈扰之矣;人以丰财为利,而
辈竭之矣;向之所利者,岂不反欤?而数
方自以为功无让,坐受富贵,斧钺已在其后,而谓
安于泰山。及其死之,菹醢不足以谢天下,岂不愚哉?于戏!以元宗之才业,为中兴君,
臣一说,利动明主,
等窥其馀烈,不顾万死者,贪爵禄也。盖国之利
,不可以示人。 姓系论 氏族者,古史官所记也。昔周小史定系世,辩昭穆,故古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
秋时诸侯、卿、大夫名号继统。左邱明传《
秋》,亦言:“天
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以谥为族。”昔尧赐伯禹姓曰:“姒,氏曰有夏;伯仁姓曰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或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官,则司
、司徒;氏于爵,则王孙、公孙、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氏于地,则三乌、五鹿;氏于事,则巫、乙、匠、陶。于是受姓命氏,粲然众矣。秦既灭学,公侯
孙失其本系。汉兴,司
迁父
乃约《世本》修《史记》,因周谱明世家,乃知姓氏之所由
,虞、夏、商、周、昆吾、大彭、豕韦、齐桓、晋文,皆同祖也。更王迭霸,多者千祀,少者数十代。先王之封既绝,后嗣蒙其福,犹为︹家。汉
帝兴徒步有天下,命官以贤,诏爵以功,誓曰:“非刘氏王、无功侯者,天下共诛之。”先王公卿之胄,才则用,不才弃之,不辨士与庶族,然则始尚官矣。然犹徙山东豪杰以实京师,齐诸田,楚屈、景,皆右姓也。其后
豪英,论而录之,盖七相、五公之所由兴也。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
。晋宋因之,始尚姓已。然则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时有司迁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贾氏、王氏谱学
焉。由是有谱局,令史职皆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在;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虏姓者,魏孝文帝迁洛,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八氏十姓
于帝宗属,或诸国从魏者。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世为
落大人,并号河南洛
人。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大中大夫者为丙姓,吏
正员郎为丁姓。凡得
者,谓之四姓。又诏代人诸胄,初无族姓,其穆、陆、奚、于,下吏
勿充猥官,得视四姓。北齐因仍,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在选。故江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