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节(2/2)

这番话正投武帝所好,再一次把他的事迹义行“布告天下,使明知之”而且赐爵“关内侯”黄金四百斤,田十顷。封候是大用的先声,不久大拜,为“御史大夫”这是副丞相的职位。可是没有多少时候就垮了下来。因为盐铁国有化及征收船税,在执行技术上发生了偏差,卜式建议废止,武帝大不兴之故。

才到洋河江,顺而下。直抵番禹,灭南粤,置九郡。时为元鼎六年,唐通的企图,经过十八年终告实现。

至于工商税,样甚多。汉朝对财经问题的理,最大的失策,就是对商人的观念和态度不正确。重农固然甚当,而过分轻商到了显失公平的程度,则难免自恶果。因为上下关系是相对的,不尊重商人则无由责商人以急公好义。拿商业税来说,有一“市籍税”不你改了什么行,甚至了官,只要是商人的孙,家有“市籍”便得照缴不误。而“市籍”也者,在司法的意义上等于有“前科”所谓“七科滴”中“贾人、故有市籍、父母有市籍、大父母有市籍”占了七分之四,这些有“前科”的人,随时有戍边的可能。试想,有“市籍”已是一神上的羞辱和威胁,复收税而加以质上的惩罚,然则经商“财累万金而不住公家之急”虽说商人重利,而政府也实不能不作自我检讨。

这是一次大征伐,自然全国总动员。卜式一看又是慷慨陈词的时候了,便上书发挥他早先的“国是意见”认为“群臣宜尽死节,其弩下者宜财以往军。”同时表示,他愿意和他的儿,以及山东善善行船的弟从军“死之以尽臣节。”

盐铁国有化的政策,起于元狩四年,创议者是一个有名的司法官张汤。元狩四年为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十二年。当建元六年闽粤攻南越,遣韩安国、王恢相救;是为武帝一朝大规模用兵的开始,第二年也就是元光元年,命李广屯云中,程不识屯雁门,展开对匈的防御及攻击,这样到了元光六年,遣卫青、公孙贺、李广等击,自此年年,不过十年的工夫,财政上便现了严重的危机,不得不从本上去着手改革。

当时国家的岁,现在无从稽考其数字,但其项目,大致是清楚的。收方面,第一项是田赋,自古以来最标准的税制是十分之一。祖、惠帝时减为十五税一。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其间减半即三十税一者,十二年,完全免除者十二年。

孝景年间,始终维持三十税一的标准。此四十年间,真是仁厚泽,而终汉之世,大致尊重这个传统,就像清朝从康熙朝规定的“永不加赋”一样,对于农民的思惠,是迭经变而仍能长期保持政权的一个主要原因。

婢的“算钱”当然由主人。此外商人亦被视为不事生产者,所以也是“倍算”

未成丁的也要纳税,称为“钱”这是皇帝个人的收。照定制,七岁起至十四岁,每二十钱,为“算钱”的六分之一。武帝为了弥补军费,由“少府”掌的个人收,划国库。“钱”的征收也加重,起征的年龄提前到三岁,税率加十分之一五,变成二十三钱。由于“钱”无分贫富,一律照纳,以致贫民无法负担而“生辄杀”实在是一项弊政。

其次是丁税,人收税,所以在汉朝称为“算钱”凡年满十五到五十六岁为止,钱一百二十,称为“一算”有时减,有时加,幅度不超三分之一。而此“算钱”的算法,又常被用作推行某一项政策的手段。譬如为了增加生育,规定老女“五算”以为惩罚。为了增加生产,对只为私人服役的婢“倍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