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冬,晋文公有疾,召赵衰、先轸、狐姑、
父诸臣
受顾命,使辅世
驩为君,勿替伯业。复恐诸
不安于国,预遣公
雍
仕于秦,公
乐
仕于陈。雍乃杜祁所生,乐乃辰嬴所生也。又使其幼
黑
,
仕于周,以亲王室。文公薨,在位八年,享年六十八岁。史臣有诗赞云:
却说孟明见白乙领父密简,疑有破郑奇计在内,是夜安营已毕,特来索看。白乙
路奔驰十九年,神龙返
遂乘权。
河再觐忠心显,城濮三军义问宣。
穆公闻蹇叔决意归田,赠以黄金二十斤,彩缎百束,群臣俱送郊关而返。百里奚握公孙枝之手,告以蹇叔之言,如此恁般。“吾兄不托他人,而托
桑,以将军忠勇,能分国家之忧也。将军不可
漏,当密图之。”
穆公闻之大怒,使人让二臣曰:“尔何为哭吾师,敢沮吾军心耶?”蹇叔、百里奚并对曰:“臣安敢哭君之师,臣自哭吾耳。”
世驩主丧即位,是为襄公。襄公奉文公之柩,殡于曲沃,方
绛城,柩中忽作大声,如
鸣然,其柩重如泰山,车不能动,群臣无不大骇。
话分两。
百里奚曰:“贤兄之言,即当奉行。”
豪杰向用,军政无阙。楚成王闻之而惧,乃使大夫斗章请平于晋。晋文公念其旧德,许之通好,使大夫父报聘于楚。不在话下。
内侍再三传命劝驾,郤缺乃簪佩朝。郤缺生得
长九尺,隆准丰颐,声如洪钟。文公一见大喜,乃迁胥臣为下军元帅,使郤缺佐之。复改二行为二军,谓之“新上”、“新下”以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臣之
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旧有三军,今又添二军,共是五军,亚于天
之制。
蹇叔曰:“秦兵此去必败,贤弟可密告桑,备舟楫于河下,万一得脱,接应西还。切记,切记!”
群臣皆下拜,柩中声顿止,亦觉不重,遂如常而行。先轸曰:“西方者,秦也。”随使人密往秦国探信不题。
蹇叔又曰:“君何不使人行吊于晋,因而吊郑。以窥郑之可攻与否,毋为杞辈虚言所惑也!”
秦穆公接此密报,遂与蹇叔及百里奚商议,二臣同声谏曰:“秦去郑千里之遥,非能得其地也,特利其俘获耳。夫千里劳师,跋涉日久,岂能掩人耳目?若彼闻吾谋,而为之备。劳而无功,中途必有变。夫以兵戍人,还而谋之,非信也;乘人之丧而伐之,非仁也。成功利小,不成则害大,非智也。失此三者,臣不知其可也?”
雪耻酬恩中始快,赏功罚罪政无偏。
虽然广俭繇天授,左右匡扶赖众贤。
穆公艴然曰:“寡人三置晋君,再平晋,名著于天下;只因晋侯败楚城濮,遂以伯业让之。今晋侯即世,天下谁为秦难者,郑如困鸟依人,终当飞去。乘此时灭郑,以易晋河东之地,晋必听之。何不利之有。”
秦穆公心亦不忿,只碍著晋侯,敢怒而不敢言。及公兰即位,待杞
等无加礼。杞
遂与逢孙、杨孙商议:“我等屯戍在外,终无了期。不若劝吾主潜师袭郑,吾等皆可厚获而归。”正商议间,又闻晋文公亦薨,举手加额曰:“此天赞吾成功也!”遂遣心腹人归秦,言于穆公曰:“郑人使我掌北门之
,若遣兵潜来袭郑,我为内应,郑可灭也。晋有大丧,必不能救郑,况郑君嗣位方新,守备未修,此机不可失。”
太卜郭偃卜之,献其繇曰:“有鼠西来,越我垣墙。我有梃,一击三伤。”偃曰:“数日内,必有兵信自西方来,我军击之,大捷。此先君有灵,以告我也。”
孟明乃百里奚之,白乙乃蹇叔之
。
师之日,蹇叔与百里奚,号哭而送之曰:“哀哉,痛哉!吾见尔之
,而不见尔之
也!”
公孙枝曰:“敬如命。”自去准备船只,不在话下。
却说秦将杞、逢孙、杨孙三人屯戍于郑之北门,见晋国送公
兰归郑,立为世
,忿然曰:“我等为他戍守,以拒晋兵,他又降服晋国,显得我等无功了。”已将密报知会本国。
白乙见父亲哀哭,辞不行。蹇叔曰:“吾父
秦重禄,汝死自分内事也。”乃密授以一简,封识甚固,嘱之曰:“汝可依吾简中之言。”白乙领命而行,心下又惶惑,又凄楚。惟孟明自恃才勇,以为成功可必,恬不为意。
大军既发,蹇叔谢病不朝,遂请致政。穆公之,蹇叔遂称病笃,求还銍村。百里奚造其家问病,谓蹇叔曰:“奚非不知见机之
,所以苟留于此者,尚冀吾
生还一面耳。吾兄何以教我?”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捷薨,群臣奉其弟公兰即位,是为穆公,果应昔日梦兰之兆。
于是召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副之。挑选兵三千余人,车三百乘。
东门之外。
穆公曰:“若待行吊而后师,往返之间,又几一载。夫用兵之
,疾雷不及掩耳,汝老惫何知?”乃
约来人“以二月上旬,师至北门,里应外合,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