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五回晋襄公墨缞败秦先元帅免(2/4)

千里雄心一旦灰,西崤无复只回。

言之未已,手下军兵,看看散尽,委弃车仗械,连路堆积。孟明等三帅,无计可施,聚于岩下,坐以待缚,晋兵四下围裹将来,如馒一般,把秦家兵将,个餤,一个个束手受擒。杀得血污溪,尸横山径,匹,一些不曾走漏。髯翁有诗云:

谁知这面晋字红旗,乃是伏军的记号,他伏于岩谷僻,望见旗倒,便知秦兵已到,一齐发作,秦军方才搬运柴木,只闻前面鼓声如雷,远远望见旌旗闪烁,正不知多少军,白乙丙且教安排械,为冲突之计。

襄公骇然曰:“既如此骁勇,留之恐有他变。”唤莱驹上前“汝前日战输与他,今日在寡人面前,可斩其恨。”莱驹领命,将褒蛮缚于,手握大刀,方砍去,那蛮大呼曰:“汝是我手下败将,安敢犯吾?”这一声,就如半空中起个霹雳一般,屋宇俱震动,蛮就呼声中,将两臂一撑,麻索俱断,莱驹吃一大惊,不觉手颤,堕刀于地。蛮便来抢这把大刀,有个小校,名曰狼瞫,从旁观见,先抢刀在手,将蛮

白乙丙奉了将令,将军退回,一路闻金鼓之声,不绝于耳,才退至堕崖,只见东路旌旗,连接不断,却是大将梁弘同副将莱驹,引著五千人,从后一步步袭来。秦军过不得堕崖,只得又转,此时好象蚂蚁在盘之上,东旋西转,没有个定

西乞术、白乙丙哭曰:“吾等生则同生,死则同死,纵使得脱,何面目独归故国?”

有人问:“秦兵当日行,也从崤山过去的。不见许多艰阻?今番回转,何说得恁般?”这有个缘故,当初秦兵行之日,乘著一锐气,且没有晋兵拦阻。轻车快,缓步徐行,任意经过,不觉其苦。今日往来千里,人俱疲困了。又掳掠得国许多女金帛,行装重滞;况且遇过晋兵一次,虽然过,还怕前面有伏,心下慌忙,倍加艰阻,自然之理也。

孟明此时,如万箭攒心,没摆布一,军士每分窜,爬山越溪,都被晋兵斩获,孟明大怒,同西乞、白乙二将,仍杀到堕崖来,那柴木上都掺有硫黄焰硝引火之,被韩舆放起火来,烧得焰腾腾烟涨迷天,红赫赫火星撒地,后面梁弘军已到,得孟明等三帅叫苦不迭,左右前后,都是晋兵布满。

原来褒蛮恃勇前,堕于陷坑之中,被晋军将挠钩搭起,绑缚上囚车了。白乙丙大惊,使人报知西乞术与主将孟明,商议并力夺路。孟明看这条路径,只有尺许之阔,一边是危峰峻石,一边临著万丈溪,便是落魂涧了,虽有千军万,无展施,心生一计,传令:“此非锋之地,教大军一齐退转东崤宽展,决一死战,再作区。”

孟明等过了上天梯第一层险隘,正行之间,隐隐闻鼓角之声,后队有人报:“晋兵从后追至矣!”

孟明谓白乙丙曰:“汝父真神算也。今日困于绝地,我死必矣。你二人变服,各自逃生,万一天幸,有一人得回秦国,奏知吾主,兴兵报仇,九泉之下,亦得吐气。”

又蓦过了堕崖,将近绝命岩了,众人发起喊来,报:“前面有路,人俱不能通,如何是好?”孟明想:“这木从何而来?莫非前面果有埋伏?”乃亲自上前来看,但见岩旁有一碑,镌上五字:“文王避雨。”碑旁竖立红旗一面,旗竿约长三丈有余,旗上有一“晋”字,旗下都是纵横木,孟明曰:“此是疑兵之计也,事已至此,便有埋伏,只索上前。”遂传令教军士先将旗竿放倒,然后搬开柴木,以便跋涉。

孟明曰:“我既难行,他亦不易,但愁前阻,何怕后追?吩咐各军,速速前便了。”教白乙前行“我当亲自断后,以御追兵。”

孟明教军士从左右两旁,爬山越溪,寻个路,只见左边山上金鼓鸣,左有一枝军占住,叫:“大将先且居在此,孟明早早投降。”右边隔溪一声炮响,山谷俱应,又竖起大将胥婴的旗号。

襄公墨缞受俘,军中呼动地,襄公问了三帅姓名,又问:“褒蛮何人也?”

先且居诸将会集于东崤之下,将三帅及褒蛮上了囚车,俘获军士及车,并国掳掠来许多女玉帛,尽数解到晋襄公大营。

梁弘曰:“此人虽则牙将,有兼人之勇,莱驹曾失利一阵,若非落于陷坑,亦难制缚。”

休夸晋帅多奇计,蹇叔先曾堕泪来。

只见山岩,立着一位将军,姓狐名姑,字贾季,大叫:“汝家先锋褒蛮,已被缚在此了,来将早早投降,免遭屠戮。”

不能通行。前哨褒蛮已自去得远了。孟明曰:“蛮已去,料无埋伏矣!”吩咐军将,解了辔索,卸了甲胄,或牵而行,或扶车而过,一步两跌,备极艰难,七断八续,全无行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