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士谷、梁益耳闻先
话分两。
在位三十九年,年六十九岁。
穆公曰:“小女有誓愿在前,择善笙者为偶,今吾
之箫,能通天地,格万
,更胜于笙多矣。况吾女复有梦征,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此天缘也,卿不能辞!"萧史乃拜谢。
火粒愿排弃,霞雾好登攀。
穆公命太史择日婚,太史奏今夕中秋上吉,月圆于上,人圆于下。
襄公使士谷、梁益耳将中军,使箕郑父、先都将上军。先且居之
先克
曰:“狐、赵有大功于晋,其
不可废也。且士谷位司空,与梁益耳俱未有战功,骤为大将,恐人心不服。”襄公从之,乃以狐
姑为中军元帅,赵盾佐之;以箕郑父为上军元帅,荀林父佐之;以先蔑为下军元帅,先都佐之。
穆公自是厌言兵革,遂超然有世外之想。以国政专任孟明,日修清净无为之业。未几,公孙枝亦卒。孟明荐车氏之三
奄息、仲行、鍼虎,并有贤德,国中称为‘三良’,穆公皆拜为大夫,恩礼甚厚。
公愈悦,谓史曰:“寡人有女
玉,颇通音律,不
归之盲婿,愿以室吾
。"萧史敛容再拜辞曰:”史本山僻野人,安敢当王侯之贵乎?“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
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是夜,有人于太华山闻凤鸣焉。次早,侍报知穆公。穆公惘然,徐叹曰:“神仙之事,果有之也。倘此时有龙凤迎寡人,寡人视弃山河,如弃敝屣耳!”命人于太华踪迹之,杳然无所见闻。遂立祠于明星岩,岁时以酒果祀之,至今称为箫女祠,祠中时闻凤鸣也。六朝鲍照有《萧史曲》云:
去长不返,萧声时往还。
玉秦家女,萧史仙
童。
又江总亦有诗云:
萧史少年,嬴女童颜。
又三年,为周襄王三十一年二月望日,穆公坐于凤台观月,想念其女
玉,不知何往,更无会期,蓦然睡去。梦见萧史与
玉控一凤来迎,同游广寒之
,清冷彻骨。既醒,遂得寒疾,不数日薨,人以为仙去矣。
相期红粉,飞向紫烟中。
玉
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
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
龙飞逸天路,凤起秦关。
乃使左右汤沐,引萧史洁
,赐新衣冠更换,送至凤楼,与
玉成亲。夫妻和顺,自不必说。
穆公初娶晋献公女,生太,至是即位,是为康公。葬穆公于雍。用西戎之俗,以生人殉葬,凡用一百七十七人,
车氏之三
亦与其数。国人哀之,为赋《黄鸟》之诗。诗见《
诗。国风》。后人论穆公用“三良”殉葬,以为死而弃贤,失贻谋之
;惟宋苏东坡学士有题秦穆公墓诗,
人意表。诗云:
约居半载,忽然一夜,夫妇于月下箫,遂有紫凤集于台之左,赤龙盘于台之右。萧史曰:“吾本上界仙人,上帝以人间史籍散
,命吾整理,乃以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降生于周之萧氏,为萧三郎。至宣王末年,史官失职,吾乃连缀本末,备典籍之遗漏。周人以吾有功于史,遂称吾为萧史,今历一百十余年矣。上帝命我为华山之主,与
有夙缘,故以箫声作合,然不应久住人间。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
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此识公墓。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乃知三殉公意,亦如齐之二
从田横。古人
一饭,尚能杀其
,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
狐姑登坛号令,指挥如意,傍若无人。其
下军司
臾骈谏曰:“骈闻之:”师克在和。‘今三军之帅,非夙将,即世臣也。元帅宜虚心谘访,常存谦退。夫刚而自矜,
玉所以败于晋也,不可不戒。“
姑大怒,喝曰:”吾发令之始,匹夫何敢
言,以慢军士!“叱左右鞭之一百,众人俱有不服之意。
却说晋襄公六年,立其夷皋为世
,使庶弟公
乐
仕于陈。是年,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先后皆卒,连丧四卿,位署俱虚。明年,乃大搜车徒于夷、舍二军,仍复三军之旧。
次早,穆公拜萧史为中大夫。萧史虽列朝班,不与国政,日居凤楼之中,不火
,时或饮酒数杯耳。
玉学其导气之方,亦渐能绝粒,萧史教
玉
箫,为《来凤》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