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晋孝武帝改元宁康年间,有北魏拓跋氏国王名硅,一日坐朝,群臣见毕,王问:“天时当夏,酷暑蒸人,予
寻个清凉地界;避此炎
,汝等臣众有知何
清凉,可堪避暑?”当下一臣奏
:“近地有座名山,名曰五台。这山
云表,广占方舆,上有石
遮荫,松筠蔽日。王
避暑,此地实便。”王听了,乃发驺从车舆,到得山间,设起锦幕,铺着绣墩,正才
坐,与臣下谈经
正务,讲治国嘉猷。忽然一个梵僧来到王前,朝上稽首
礼,乞化一坐
之地,以创修行之所。王听了
:“僧人,你要创个修行之所,须也要十余亩之山。一坐
不过一蒲团,宁有几许?便铺
自坐,何必来向予乞化?”梵僧答
:“寸山尺土,皆王所有。臣僧不明白乞化,是欺占也。”王遂允其化,说
:“一坐
之地,恁你自便。”梵僧乃谢王退去,把蒲团铺于山巅之上。次日只见那蒲团,
星辰,尾摇日月,方圆五百余里。臣下见了,忙来奏王,说
:“梵僧铺坐
在山,甚是广大,周围丈量,不止五百余里。”王听了,说
:“此必圣僧,予已允乞施地。但不知此僧何圣也。”乃下令,有识得此圣僧的说来。臣下哪有人知?只见一臣奏
:“我王要知圣僧来历,臣有一知识僧人,法名神元,见在山脚下,结丈余草屋修行。王可召他来问。”王依言,召神元来问。神元到得王前,说:“臣僧只闻得坐
铺山,却也未知梵僧何圣。”王曰:“汝既是僧,如何不识?必要汝去查来,勿使予心疑惑。”
菩提妙法,万劫最难逢。
幸有闻见者,庄严与佛同。
见反作空?”
副听了祖师参明了静中知识,便跪倒说:“弟
随师外游,怎么
见反
空化?祖师
:“徒弟,你
见后何殊梦幻?”
副答
:“实理却在于斯。”
副这一句,祖师便知他觉悟,乃问
:“汝既知非梦幻,便知尘世真因。”
副答
:“弟
知也。师以何法令众生不染?”祖师
:“吾止有演化普度之愿。愿化本国一切有情,各发善心,成就无上菩提歹共登彼岸,然后再化他国,以消灭恶业真因。”
副乃拜受而退,却得了波罗提指授许多
术,便
随祖师演化本国不提。后人有众生幸闻真因、愿复正觉五言四句。诗曰:
正说间,只见半空中祥云霭霭,梵僧显化法,庄严坐于狮
上。众臣与王都见。神元忙下拜
礼,少顷不见。神元乃奏王说
:“臣僧知是文殊菩萨化现也。”王乃令臣下焚香礼拜,即传令启建寺院,修演
场。王回朝称赞不已。寺院
场事故,皆付与神元料理。当时便有好善士民,发心捐金的,舍
披剃
家的。工程却也浩大,寺院却也不小。神元
了方丈住持,工完事毕,朝见国王,国王乃命神元与晋通聘不提。却说
转司自放了陶情,叫他劝化“四里”便查卷内有情无情、应转因缘,有六
四生,上自天人
,下至畜生
,各有个去向。也有一念善解诸恶业的,也有一念恶仍悔了善因的。分项各投生在人间,仍看他造作更改。却有卜净、本定一类的,冥司说他信
不
,发他
世,若再造作恶业,便堕
恶
;若改修善行,还复他福缘。卜净领着百千一类,却脱生在晋、魏二国之间。这些
灵,那里知识本来善行固有,恶念不无。晋国中就有一所庵寺,名唤湛虚院。院内有一僧,名犹然,他便是卜净后
。只因他蜃化迷真,后有一声弥陀之解,仍还他这一善
因。谁想他妖氛犹未净
,名在院
家,依旧不守僧戒,外示人斋戒,暗实茹荤,贪财好
,不说俗人。一日,正在院门外立,只见一个僧人,跟随一个行者,近前稽首,说
:“老师父,我弟
是外国而来,朝聘帝主的,
借上剎,暂住旬日。”犹然见这僧自远来,行
富丽,又听得是朝聘僧人,便邀人方丈,彼此通问法号。僧人乃答
:“弟
系魏主遣来上国通聘,法名神元。请问师父,上剎何名?
号何称?”犹然答
:“小庵名』湛虚『,犹然便是弟
法名也。”当下备斋相留神元,次早报名朝见孝武帝。帝问僧人:“汝国有多少寺院?”神元答
:“臣僧国内无有寺院。”帝问:“如何无寺院?”神元答
:“臣国自来未闻佛,止臣僧一人,原系南朝,游行北地。只因国王避暑五台,
动菩萨,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