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军事家的姻缘生活(2/2)

那么,邹靖华和许启亮是怎么来到延安的呢?

接待办的人把她们安排到了延安大旅社。刚刚屋安顿下来,突然有一个穿着军装的小战士屋大声喊问:“请问哪位是邹靖华?”许启亮听到问话,立即拉着邹靖华走过来,说:“她就是!”邹靖华没有想到,在延安还有人知自己的名字,不解地问:“是谁找我?”“是我们的教育长许光达!”

许光达没有想到,告别了新婚妻,一别就是十年。

发来的加急电报到了长沙警备司令,电报称:“顷获匪犯供称,长沙东乡许光达系**分,速缉拿归案。”邹靖华的夫得知这一情况后,吓得心惊,立即托人来到许光达家,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邹靖华。

十年生死两茫茫。许光达与新婚妻邹靖华十日相聚,十年别离。面对许多年轻漂亮女,许光达不为所动。如今,许光达夫妻在延安意外相逢,一时间,被传为谈。延续这个谈的是,许光达和邹靖华从此恩到白

(下节预告军事家的军事生活)。看

夫妻团聚,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诉说着离别情,讲述着分别后的经历…

这时,村传来一阵似一阵的狗叫声。邹靖华为许光达打了一个小包袱,泪满面地他赶快逃命。许光达望着新婚的妻,心里一阵酸楚:好妻,真对不起你!

许光达淡淡一笑,平静地说:“无须解释,我确实是中**员!”

第二天,应***之邀,许光达带着邹靖华到***住客,一见面,***握着邹靖华的手,兴地说:“祝贺你们夫妻团聚!迎你到抗大读书!”

徐特立见邹靖华聪明伶俐,就对她说:“你如果想继续念书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延安抗大。”

许光达的妹妹许启亮得知嫂要去延安,表示愿意一同前往。真是天遂人愿。邹靖华和许启亮带着徐特立开的介绍信,照徐特立指的路线,踏上了奔赴延安的行程。几经周折,邹靖华、许启亮到了延安。

这一消息,把邹靖华给震呆了。邹靖华惊恐地问许光达:“你真的是共产党员?”

邹靖华一听说是去延安,兴极了。她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些文章,知延安是共产党的天下。这些年来,她也偷偷地读了一些克思主义的书籍,对共产主义有了一些了解,她知延安一定是好人呆的地方。到那里,说不定还能找到自己离散的丈夫。于是,她定地对徐特立说:“延安抗大,我去!”

原来,徐特立据党组织的安排到长沙组建八路军长沙办事,领导湖南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一次,徐特立到老朋友邹希鲁家串门,恰巧遇到了邹靖华。邹希鲁告诉徐特立:女婿离开这么多年,一消息都没有,可女儿铁了心地等他,劝她改嫁,但她死活不依,说生是许家的人,死是许家的鬼…现在她失学在家,也没有工作,真是没有办法。

听了这些善意的劝告,许光达总是这样说:“我要等,万一她没有死,我另娶了别人,她会伤透心的。我怎能让她失望啊!”真是天地应。这时,有一批新学员来到了延安。这批学员中,就有许光达的妻邹靖华和许达光的妹妹许启亮。

1938年5月,许光达当上了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在抗大,许光达的婚事是同事和学员们私下里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当时的延安,结婚的条件是“二八五七团”即二十八岁,五年龄,七年军龄,团职。像许光达这样位而又单的人是很少的。不少漂亮姑娘或自己或委托别人向许光达求,都被许光达婉言拒绝了。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这位教育长在选择人的问题上过于挑剔。当然,也有一些同事是了解内情的,便劝他说:“光达,恕我说句不吉利的话,你妻同你离散了10年,在这兵荒的年月,倘若她不在人世了,你不是就白等了吗?”

小战士的话音未落,后便有一位大的军人挑帘来了。邹靖华抬一看,这不正是自己10年未见、朝思暮想的丈夫吗?她忘情地扑到许光达的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许光达虽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无声地下了泪!原来,邹靖华她们到武汉八路军办事时,林伯渠曾向许光达打听过。林伯渠认识许光达,知他是抗大的教育长,但他不知许光达是否又成了家,对邹靖华是什么态度,因此,林伯渠便提前给许光达拍了电报,说了情况。许光达立即给林伯渠回电:迎邹靖华来延安!但电报晚到了,邹靖华她已经发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