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一个月后,尽管滕海清的左眼还是失明了,但他右臂里的子弹则已取出,伤口也愈合了。滕海清开始考虑下一步行动“部署”:不能老跟着野战医院,要找到师部通信队。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滕海清就独自一人上路了,最终赶上了师部通信队。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四川发展,创建以川北为中心的川陕边苏区。滕海清向师长倪志亮提出重返战斗单位。
倪志亮说:“我看你还很瘦,很虚弱,身体比在老苏区时差远了,恐怕到部队任职还不行。”
师政治部主任周光坦在一旁说:“政治部保卫队没有指导员,滕海清同志愿不愿去?”
倪志亮便武断地说:“我看可以,你就到保卫队当指导员,先干起来再说。”
在保卫队当指导员没几天的滕海清,接到司令部通知,师长要见他。保卫队与师部很近。滕海清马上赶到师部。
倪志亮握着滕海清的手说:“现在形势很好,我们前面的部队打下通江、巴中、南江3个县城,有很多人参加了红军。往后,我们部队还要扩大,创建川陕边苏区。有人向我建议,派人到地方组织游击队。这是扩大红军力量的一个好办法。”
滕海清马上会意,主动问:“师长是不是要我去搞游击队?”
倪志亮高兴地说:“是的,让你去搞游击队。”
“到什么地方搞?”滕海清请示。
“清江渡东南一带。”倪志亮说。
“还有谁去?”滕海清问。
“就你一个人。带一个通信员就行了!”倪志亮说完,又补充道:“搞起了队伍,你就自编自封,大胆地干起来就是了。”
响鼓不须重捶。第二天,滕海清带上一名通信员,来到了清江渡东面的一个叫四连场的地方。
一个月后,一支300多人的游击队拉起来了。滕海清把这支游击队编为3个连,自己任这支游击队大队长兼政委。1933年2月中旬,游击队编入红十一师序列,其游击一连编为红三十一团特务连,滕海清任该连指导员。
1933年10月上旬,滕海清率领特务连参加反“六路围攻作战”时,一颗子弹从滕海清的喉部射入,从颈后穿出,伤了喉头、食道和神经,左半个身子失常。滕海清又被转到了野战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