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部太原1/2(2/2)

阎锡山又如何应战呢?。看

——摘自《太原》1用“山西王”阎锡山自己的话来说,他的一生是“站在三颗舞,踩破哪一颗都不行。”到了1948年6月,可以说,他已踩破了两颗,而自己正在踩第三颗

徐向前下令“打”亦是承担大风险的。尽徐向前率攻克了临汾,打了威风,但如今要挥戈北上,再战晋中,攻太原,所面临的困难重重,能放到桌面上讲的,明晃晃的就有三条。第一,阎军兵力多,装备好,工事固,机动,占优势地位。第二,参战队刚刚参加了两个多月的临汾攻战的消耗,相当疲惫,而且队是由地方队升格为野战军的新队,缺额大,大兵团野战经验缺乏。第三,平原地区,柴火极缺。如果北上作战,队民工动就有10万多人,每日饭烧,至少需消耗30万斤。平原不同丘陵山地,老百姓烧柴都有困难,哪来如此多的柴禾供应解放军?!

阎锡山正在踩的第三颗是,与徐向前指挥的8纵斗法。当然可以说“舞步”自然又是参差不齐的。徐向前拿下运城和临汾后,写信给自己的这位山西老乡阎锡山,劝阎锡山放下武,还山西一方净土,为人民立功。

比阎军少一半兵力,还要歼阎军4至6个师,说起来都已经不容易了,起来显得困难就更大了。

一颗是与日本人斗法,也终因“舞步”参差不齐,最后踩破了。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日本持独霸中国的侵略政策,阎锡山呼了“守土抗战”的号,结果,日军在华北先取太原后夺临汾,阎锡山被日军赶了山西。事后,用共产党人的话来说“阎锡山在抗日问题上,比蒋介石立场定的多。”

阎锡山踩破的是哪两颗呢?

徐向前则考虑再三,提超额两三倍的歼敌计划,提太原前敌委员会作战会议讨论。徐向前扳着手指,一一算着敌我双方的态势、兵力,提了自己的理由:

——摘自《太原》战争是把生的世界变成死的世界,这毁灭人的东西应当减少再减少之。

山又如何应战呢?败将之路,必自关外撤到关内,关内撤黄河,黄河撤长江,长江撤珠江,珠江撤海外。这是历史多次证明过的。

但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仍未能取得一致认识。徐向前以其军事家的大气魄果断拍板:“战机迫,就歼敌4至6个师的目标,行战役署,错了由我负责。”

“第一,晋中战役的目的,是为解放太原创造条件,应尽量多的利用野战机会,诱敌决战,消灭敌之有生力量。歼敌愈多,解放太原愈加顺利。第二,敌人以五分之四的兵力分散在晋中平原抢粮运粮,给我军创造了可乘之隙。我以6万之师北上,运动作战,分两次吃掉敌人4至6个师,完全有可能。”

徐向前怎样运筹妙策?

这场战争将如何收场?

徐向前心想,你阎锡山既然不降,那我们就兵锋相见。于是,在“临汾旅”授予荣誉称号的这一天,1948年6月4日,徐向前发了“打到晋中去,活捉阎锡山”的战斗命令。

统统这些困难,中共中央和华北局在攻太原前,组成前敌委员会时,就考虑到了:如果要打,只要求徐向前首先歼灭阎军一至两个师。徐向前是中共太原前敌委员会书记,副书记是周士第。此前,军区成立了兵团机关,徐向前被任命为华北军区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副司令员为周士第,参谋长和主任都没有到位。太原前敌委员会除指挥1兵团3个纵队外,还指挥西北野战军7纵、晋中军区队和华北军区炮兵1旅等打太原的队。

一颗是与蒋介石斗法,终因“舞步”参差不齐,最后踩破了。用逃到台湾的国民党人士的话来说,阎锡山与蒋介石共事几十年,明争暗斗,归到底,阎锡山没有翻蒋介石的手掌心,因为阎虽“沉谨,长智略,而开阔不如总统蒋公”也。

阎锡山接到徐向前的书信,彻夜难眠。自从运城丢失,临汾失守,整夜合不上的情形时有发生。因为闭上是徐向前,睁开还是徐向前,他知共产党不把太原搞到手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如今又接到徐向前的劝降书,长吁短叹之后,对下说“给我撕了!”

{本章节选自《藏九地,动九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征战纪实》一上购买到实站。如果您不是在**网站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原创**,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2《孙兵法》说“百战百姓,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徐向前知这层理,作战最好的胜利,并不是百战百胜,最好的胜利是不经兵刃锋,能使对方降服。如今,阎锡山把徐向前的劝降书给撕了,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