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开复。寻迁左庶子,命上书房行走。累迁兵部侍郎。三十八年五月,命如四川按壁山民讼武生勒派;十月,复命如四川按蓬溪诸生讼县吏勒派:俱鞫虚,罪如律。四十四年,擢工部尚书。四十五年,调兵部尚书。四十六年,上幸热河,煌诣行在入对。四川方多盗,号为侂噜子。总督文绶疏报,遣将吏捕治。上以谘煌,煌对:“侂噜子所在多有,县辄百十人,其渠号‘朋头’。白日劫掠,将吏置不问。甚且州县胥役亦为之,大竹县役子为盗渠,号一只虎。”上为罢文绶,调福康安督四川,命防护煌所居村。四十七年,命为上书房总师傅,未逾年,以煌不胜总师傅,罢之。四十九年,调左都御史。五十年,以病乞休,诏以兵部尚书加太子少傅致仕。寻卒,进太子太傅,赐祭葬,谥文恭。
子兴岱,字冠三。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超授内阁学士。擢侍郎,历礼、吏、户诸部。命在南书房行走。嘉庆四年,祭告川、陕岳渎。川、楚教匪乱方急,上命兴岱经被寇州县宣谕慰恤,并传诏招抚;复以军中诸将勇怯谘兴岱。兴岱奏:“臣行次广元,民言总兵硃射斗在高院场战败,总督魁伦未遣兵应援,又不严守潼关。贼夜掠太和镇,焚杀甚酷。行次梓潼,贼正扰县境,民纷纷徙避。臣在县督率严防,驻二日乃行,途中宣上指慰谕。民言川军逐贼,德楞泰最奋勇,且能于临阵广布德意,解散胁从。但贼势方张,一人不能兼顾。请敕督兵诸大臣同心协力。”上夺魁伦官,逮诣成都,命兴岱会勒保按鞫。事毕,还京师。煌尝两使四川按事,兴岱复继之,时以为荣。六年,充江西考官,坐受餽,并索取衣裘,命退出南书房,左授侍读学士。八年,大考,以老乞休,上从之。旋复授编修,迁侍讲。擢内阁学士,复再迁左都御史。十四年,卒。
曹文埴,字竹虚,安徽歙县人。乾隆二十五年二甲一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直懋勤殿,四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命在南书房行走。再迁詹事府詹事。居父丧,归。四十二年,诣京师,谒孝圣宪皇后梓宫。丧终,仍在南书房行走。授左副都御史。迁侍郎,历刑、兵、工、户诸部,兼管顺天府府尹。军机章京、员外郎海升殴杀其妻,以自缢报,其妻弟贵宁争非是。命左都御史纪昀等验尸,仍以自缢具狱。贵宁复争言:“海升与大学士阿桂有连,验不实。”更命文埴与侍郎伊龄阿覆验,得殴杀状,以闻。上奖文埴等不徇隐,公正得大臣体。阿桂以尝奏及语袒海升,坐罚俸,昀下吏议,刑部侍郎景禄、杜玉林及郎中王士棻等皆遣戍。擢文埴户部尚书。复命与伊龄阿如通州督漕政,漕船回空较早,命议叙。
五十一年,命如浙江察仓库亏缺。旋复命阿桂会文埴董理。浙江滨海建石塘,外积柴为障,是为柴塘。外又累土为坡以护,是为坦水。巡抚福崧疏请筹岁修,命文埴并按。文埴言:“柴塘日受潮汐,往来汕刷,势不能无蹲蕣。今既为坦水,若不以时补修,不足当潮势而为石塘之保障。”得旨,如所议。文埴还京师。上以阿桂及文埴鞫平阳知县黄梅未得实,下部议,降二级,命宽之。
五十二年,文埴以母老乞归养,俞其请,加太子太保,御书赐其母。五十四年,上以明年八十万寿,命文埴毋诣京师。文埴疏言:“母健在,明年当诣京师祝嘏。至时如未能远离,当自审度。上体圣意,下顺亲心,诸事皆从实。”得旨:“卿能来,朕诚喜,但毋稍勉强。”五十五年,文埴诣京师祝嘏,上赐文埴母大缎、貂皮。五十六年,御试翰詹,文埴子编修振镛列三等。上以才可造,又为文埴子,擢侍讲。寄赐文埴御制文勒石拓本。六十年,以上御极周甲子,文埴诣京师贺,上复赐文埴母御书、文绮、貂皮。嘉庆三年,卒。高宗方有疾,恤典未行。五年,仁宗命予恤,谥文敏,并赐文埴母大缎、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