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百六十四列传一百五十一(2/3)

光二年,典会试,教习庶吉士。车驾谒陵,命留京办事。三年,宣宗释奠文庙礼成,临幸辟雍,诏曰:“礼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朕亲政后,畀以尚书之任,尽心厥职,于师、臣可谓兼备。今值临雍,眷怀旧学,加太太保。报原,以员外郎即补用,示崇儒重之意。”四年,仁宗实录成,赐报闰主事,孙承佑举人。南河堰溃决阻运,上以廷珍生长淮、扬,命偕尚书文孚往勘,劾河督张文浩、总督孙玉,谴黜有差。疏筹修濬事宜,河督办理。五年,回京,协办大学士。七年,卒,上震悼,优诏赐恤,赠太太师,祀贤良祠,命大阿哥赐奠,赐银千两治丧,谥文端。江苏请祀乡贤,特诏允之。

仁阁大学士,理刑,调兵。十八年,以老病请致仕,许之,给半俸,濒行,加太太保。二十六年,乡举重逢,晋太傅,与鹿鸣宴。二十九年,卒,年八十有六,优诏赐恤,谥文达。祀乡贤祠、浙江名宦祠。

汪廷珍,字瑟庵,江苏山人。少孤,母程抚之成立。家中落,岁凶,饘粥或不给,不令人知。母曰:“吾非耻贫,耻言贫,疑有求于人也。”力学,困诸生十年,始举于乡。成乾隆五十四年一甲二名士,授编修。大考,擢侍读。未几,迁祭酒。六十年,以事忤旨,降侍讲。嘉庆元年,直上书房。大考,擢侍讲学士。母忧归,服阕,补原官。七年,督安徽学政。任满,复督江西学政。累迁侍读学士、太仆寺卿、内阁学士,皆留任。

廷珍学有底,初为祭酒,以师自居,选成均课士录,教学者立言以义法,力戒摹拟剽窃之习。及官学政,为学约五则以训士:曰辨涂,曰端本,曰敬业,曰裁伪,曰自立。与士语,谆谆如父兄之于弟。所刻试牍,取易修辞之旨曰立诚编。士风为之一变。万载棚民籍,旧分学额,后裁之,土客讦讼久不决;廷珍请复分额,争端乃息。十六年,授礼侍郎。复直上书房,侍宣宗学。十八年,典浙江乡试,留学政,任满回京。二十二年,署翰林院掌院学士,擢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二十三年,迁礼尚书。二十四年,仁宗六旬万寿,庆贺期内遇孝慈皇后忌辰,臣未援故事疏请服,坐率忽,降侍郎。逾年,复授礼尚书。

元博学淹通,早被知遇。敕编石渠宝笈,校勘石经。再翰林,创编国史儒林、文苑传,至为浙江巡抚,始手成之。集四库未收书一百七十二,撰提要御,补中秘之阙。嘉庆四年,偕大学士硃珪典会试,一时朴学才搜罗殆尽。光十三年,由云南觐,特命典试,时称异数。与大学士曹振镛共事意不合,元歉然。以前次得人之盛不可复继,历官所至,振兴文教。在浙江立诂经舍,祀许慎、郑康成,选才肄业;在粤立学海堂亦如之,并延揽通儒:造士有家法,人才蔚起。撰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篡诂、皇清经解百八十馀,专宗汉学,治经者奉为科律。集清代天文、律算诸家作畴人传,以章绝学。重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编辑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积古斋钟鼎款识、两浙輶轩录、淮海英灵集,刊当代名宿著述数十家为文选楼丛书。自著曰揅经室集。他纪事、谈艺诸编,并为世重。历乾、嘉文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汤金

廷珍风裁严峻,立朝无所亲附。内廷,寮寀见之,莫不肃然。自言生平力戒刻薄,凡贪冒谄谀有不忍为,皆守母教。大学士阮元服其多闻渊博,劝著书,廷珍曰:“六经之奥,昔人先我言之,便何以长语相溷?读书所以析义,要归于中有所主而已。”服用朴俭,或以公孙弘拟之,笑曰:“大丈夫不以曲学阿世为耻,而徒畏布被之讥乎?”后以文谒,言不宗,曰:“异日恐丧所守。”属官有例送御史者,持不可,曰:“斯人华而不实,何以立朝?”后皆如所言,人服其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