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崇博览群书,通天文算术,尤喜治史。自为编修时,取新唐书为作注,大例有三:曰纠缪,曰补阙,曰疏解,甄采书逾数百。家故贫,得秘籍
本,辄典质购之。殚
毕世,唯缺地理志内羁縻州及艺文志,馀均脱稿。
明年,调礼侍郎。时新党要求实行立宪,召集国会日亟。式枚上言:“臣遍考东西历史,参校同异,大抵中法皆定自上而下奉行,西法则定自下而上遵守。惟日本宪法,则纂自日臣伊藤博文,虽西国之名词,仍东洋之
质。其采取则普鲁士为多,其本原则德君臣所定,名为钦定
调吏侍郎,充经筵讲官。景崇以绩学端品受主知,屡司文柄。迨科举罢,廷试游学毕业生,皆倚景崇校阅。宣统元年,
鸿慈卒,遗疏荐景崇堪大用。二年,擢学
尚书。明年,诏设内阁,改学务大臣。是时学说纷歧,景崇力谋沟通新旧,慎择教科书。兼任弼德院顾问大臣。武昌变起,袁世凯总理内阁,仍命掌学务。引疾去。越三年,卒,谥文简。
时两广疆臣建议广西省会移治南宁,京朝官皆持异议。景崇奏陈:“迁省之议,以越南近龙州,法人时蓄狡谋,桂林距离远,声气难通,不若改建南宁之便。臣谓不然,今我兵力尚不能经营邕州,扼北海
陆冲要,徒虚张声势,招外人疑忌何为?且迁徙缔造之费,桂林善后之费,练兵设防之费,皆非
款不办。方今俄居西陲,英窥南徼,蒙、藏、川、滇势均岌岌,非独一法人之可畏。以大局论,决不能竭全力事广西之一隅;以广西论,亦不能竭全力事南宁之一隅:明矣。故为今之计,诚能简重臣驻龙州,于对汛边地二千里,相度土宜,兴办树艺、屯垦、畜牧、开矿诸端,俟地利渐兴,人齿渐繁,再以兵法
勒。此上策也。至目前应变之方,莫如迅设龙州电线,移提督驻南宁,增募十营,暂停广西应解赔款,饬各省欠解广西协饷,分年摊解,用抵赔款。一转移间,饷足则兵
,可纾朝廷南顾之忧。若迁省之举,劳民费财,无益于治。”事得寝。
于式枚,字晦若,贺县人。博闻记,善属文。光绪六年
士,以庶吉士,散馆用兵
主事。李鸿章疏调北洋差遣,历十馀年,奏牍多
其手。
不乐为外吏,又格于例不得保升京秩,久之不迁。二十二年,鸿章贺俄皇加冕,因历聘德、法、英、
诸国,式枚充随员。俄选授礼
主事,由员外郎授御史,迁给事中。赞辛丑和约,赏五品京堂。充政务
帮提调、大学堂总办、译学馆监督。三十一年,以鸿胪寺少卿督广东学政,改提学使,疏辞,命总理广西铁路。三十三年,擢邮传
侍郎。
绪二十年,典试广东。明年,主会试。历兵、礼
侍郎,权左都御史,
督浙江学政,母忧归。拳祸起,命督办广西团练。二十九年,以工
侍郎典试浙江,督江苏学政,三十一年,诏罢科岁试,学政专司考校学务。景崇条上十事。明年,罢学政,还京供职。疏陈立宪大要四事。
当是时,政激烈,有诏预备立宪,举朝竞言西法,无敢持异议者。于是式枚奉命
使德国,充考察宪政大臣。濒行,疏言:“宪政必以本国为
据,采取他国以辅益之,在求其实,不徒震其名。我朝
监百王,科条详备,行政皆守
章,风闻亦许言事,刑赏予夺,曾不自私。有大政事、大兴革,内则集廷臣之议,外或待疆吏之章。勤求民隐,博采公论,与立宪之制无不符合。上有教诫无约誓,下有遵守无要求。至日久官吏失职,或有奉行之不善,海国开通,又有事例之所无,自可因时损益,并非变法更张。惟人心趣向各异,告以尧、舜、周、孔之孔,则以为不足法;告以英、德、法、
之制度,而日本所模仿者,则心悦诚服,以为当行。考日本维新之初,即宣言立宪之意。后十四年,始发布开设国会之敕谕,二十年乃颁行宪法。盖预备详密迟慎如此。今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
,数年之中,内治外
,用人行政,皆有
预之想。动以立宪为词,纷驰电函,上廑宸虑。盖以立宪为新奇可喜,不知吾国所自有。其关于学术者,固贻讥荒陋,以立宪为即可施行,不审东洋之近事。关于政术者,尤有害治安。惟在朝廷本一定之指归,齐万众之心志,循序渐
。先设京师议院以定从违,举办地方自治以植
本,尤要在广兴教育,储备人才。凡与宪政相辅而行者,均当先事绸缪者也。臣前随李鸿章至柏林,略观大概。今承特简,谨当参合中、西同异,归极于皇朝典章,庶言皆有本而事属可行。是臣区区之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