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泰,字星阶,籍麻城。与仁守友善,互相厉以义。光绪二年
士,阅十年,以编修考授御史。时国防废弛,海军尤不振,朝廷乃移其费修颐和园。兆泰上疏力争,略谓:“畿辅奇灾,嗷鸿遍野,僵仆载涂,此正朝廷减膳彻乐之时,非土木兴作之日。乞罢园工,以
民望,以光继列祖列宗俭德。”太后怒,罢其官。归里后,历主龙泉、经心书院讲席,充学务公所议长。宣统二年,卒。
十五年,太后归政,仁守虑佥人谗构两,易生嫌隙,疏请依
宗训政往事:“凡
院题本、寻常奏事,如常例;外省密摺、廷臣封奏,仍书皇太后、皇上圣鉴,俟慈览后施行。”并请太后居慈宁
,节游观。诏严责,革职永不叙用。既归,主讲山西令德堂。二十六年,两
西狩,起用五品京堂,授光禄寺少卿。寻卒。
维峻崇朴实,尚践履,不喜为博辨,尤严义利之分。归后退隐柏崖,杜门著书,隐然以名教纲常为己任。每谈及世变,辄忧形于,卒抑郁以终。著有四书讲
其先有何金寿者,字铁生,籍江夏。同治元年一甲二名士,授编修。
督河南学政,还充日讲起居注官。光绪二年,晋饥,上储粮平粜策。越二年,畿辅旱,金寿曰:“此枢臣可尽弹也!”乃援汉代天灾策免三公为言,请罢枢臣、回天意。越日,命下,恭亲王奕?等五人并褫职留任,直声震一时。五年,复沥陈时弊,斥言中外臣工皆瞻徇,侃侃不挠。上以所奏为祛积习,特宣示。忤当轴意,
知江苏扬州府。未
都,会崇厚与俄定约,敕下廷臣议。金寿引西国上下议院例,请资众论,折
敌。逾岁到官,录筑堤功,赐三品服。八年秋,祷雨中暍,病卒,贫不能归葬。总督左宗棠等上其事于朝,谓有古循吏风云。
张之督粤,建广雅书院,延为主讲。一新博极群书,
知两汉及宋、明诸儒家法,务通经以致用。诸生有聪颖尚新奇者,必导而返诸笃实正大,语
所箸无邪堂答问中。卒,年四十有九。
行,藉以示恤、昭慎重也。顾在朝廷为曲
,在臣庶则为创见。风闻北洋大臣以座船迎醇亲王,王弗受,而太监随乘之,至駴人观听。一不谨慎,
弊遂已至斯,臣所为不能已于言也。”诏切责,降主事。乞终养归。
屠仁守,字梅君,湖北孝人。同治十三年
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中,转御史。时政
多门,仁守因天变请修政治,条上六事,曰:杜诿卸,开壅蔽,慎动作,抑近习,轸民瘼,重国计,而归本于大公至正、敬天勤民,疏上不省。又以海军报效,杂
无次,侥幸日多。仁守痛陈五弊:资叙不计,弊一;名
冒滥,弊二;劝惩倒置,弊三;求益得损,财计转亏,弊四;駔侩朋侵,莫可究诘,弊五。五弊既滋,乃生三患:患病民,患妨贤,患隳纪纲法度。“特以自海军衙门达之,奉懿旨行之,毋或敢贸然
告,遂使谤腾衢路,而朝廷不闻,患伏隐微,而朝廷不知,群小得志,
赂滋张。若不停止,即承平无事,犹或召
,况时局孔艰乎?”疏
,诏从之,权贵益侧目。
安维峻,字晓峰,甘肃秦安人。初以贡朝考,用七品小京官。光绪六年,成
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九年,转御史。未一年,先后上六十馀疏。日韩衅起,时上虽亲政,遇事必请太后意旨,和战不能独决,及战屡败,世皆归咎李鸿章主款。于是维峻上言:“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固不
战,有言战者,动遭呵斥。淮军将领望风希旨,未见贼先退避,偶见贼即惊溃。我不能激励将士,决计一战,乃俯首听命于贼。然则此举非议和也,直纳款耳,不但误国,而且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而又谓和议
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臣未敢
信。何者?皇太后既归政,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至李莲英是何人斯,敢
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岂复可容?唯是朝廷受李鸿章哃喝,不及详审,而枢臣中或系私党,甘心左袒,或恐决裂,姑事调停。李鸿章事事挟制朝廷,抗违谕旨。唯冀皇上赫然震怒,明正其罪,布告天下,如是而将士有不奋兴、贼人有不破灭者,即请斩臣以正妄言之罪。”疏
,上谕:“军国要事,仰承懿训遵行,天下共谅。乃安维峻封奏,讬诸传闻,竟有‘皇太后遇事牵制’之语,妄言无忌,恐开离间之端。”命革职发军台。维峻以言获罪,直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饯送者
于
,或赠以言,或资以赆,车
饮
,众皆为供应。抵戍所,都统以下皆敬以客礼,聘主讲抡才书院。二十五年,释还,遂归里。三十四年,起授内阁侍读,充京师大学总教习。宣统三年,复辞归。越十有五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