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练防守,邑赖以安。著漱六轩集。
张维屏,字子树,番禺人。工诗,计偕入都,翁方纲赏异之。与黄培芳、谭敬昭称“粤东三子”道光二年进士,改官知县,署黄梅。江水溃堤,乘小舟勘灾,水急舟冲溜,挂树免。民为谣曰:“犯急湍,官救民,神救官。”调补广济,公费一资漕折,民苦之,势不可革,引疾去。汪廷珍语人曰:“县官不原收漕,世罕见也!”丁艰服阕,原就閒,援例改郡丞,权南康。建太白、东坡祠庐山,暇则集诸生谈艺,以风雅寓规劝焉。未一载,复罢归。筑听松园,颓然不与世事,癖爱松,又号松心子。见松形奇古,辄下拜。精书法,朝鲜、小吕宋得其书,咸宝爱之。卒,年八十。有松心草堂集、国朝诗人徵略。培芳,香山人。
敬昭,字子晋,阳春人。顺德黎简者,以诗名海内,敬昭赋鹏鹤篇投之,简叹为异才。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官户部主事。著听云楼集。
同时广东以学行名者,又有高要彭泰来,字子大。生二十月,能即事诵古经,语无不切。嘉庆十八年拔贡生。绝意进取,学使李棠阶高其品,屏驺从徒步就见,询以挽回风俗之道。泰来为书数千言复之,棠阶表其庐,下教高要令,岁时存问。自惠士奇礼下胡方后,此为再见焉。著端州金石略、昨梦斋、诗义堂各集。
梅曾亮,字伯言,上元人。少时工骈文。姚鼐主讲锺山书院,曾亮与邑人管同俱出其门,两人交最笃,同肆力古文,鼐称之不容口,名大起。间以规曾亮,曾亮自喜,不为动也。久之,读周、秦、太史公书,乃颇寤,一变旧习。义法本桐城,稍参以异己者之长,选声练色,务穷极笔势。道光二年进士,用知县,授例改户部郎中。居京师二十馀年,与宗稷辰、硃琦、龙启瑞、王拯、邵懿辰辈游处,曾国籓亦起而应之。京师治古文者,皆从梅氏问法。当是时,管同已前逝,曾亮最为大师;而国籓又从唐鉴、倭仁、吴廷栋讲身心克治之学,其于文推挹姚氏尤至。于是士大夫多喜言文术政治,乾、嘉考据之风稍稍衰矣。未几,曾亮依河督杨以增。卒,年七十一。以增为刊其诗文,曰柏枧山房集。
同,字异之。少孤,母邹以节孝闻。同善属文,有经世之志,称姚门高足弟子。尝拟言风俗书、筹积贮书,为一时传诵。道光五年,陈用光典试江南,同中式。用光语人曰:“吾校两江士,独以得一异之自憙耳。”用光亦鼐弟子也。同卒,年四十七,著因寄轩集。子嗣复,字小异。能世其业,兼通算术。
鼐门下著籍者众,惟同传法最早。其于同里,则亟称刘开之才。
开,字明东。以孤童牧牛,闻塾师诵书,窃听之,尽记其语。塾师留之学,而妻以女。年十四,以文谒鼐,有国士之誉,尽授以文法。游客公卿,才名动一时。年四十,卒。著孟涂集。子继,字少涂。有信义。遍走贵势求刻其父书,以此孟涂集益显。
宝山毛岳生,字申甫。用难廕改文学生。孤贫,以孝闻。自力于学,未弱冠,赋白雁诗,得名。亦从鼐学古文,以钩棘字句为工。有休复居集。
汤鹏,字海秋,益阳人。道光二年进士。初喜为诗,自上古歌谣至三百篇、汉、魏、六朝、唐,无不形规而神絜之,有诗三千首。既,官礼部主事,兼军机章京。旋补户部主事,转员外郎,改御史。意气蹈厉,其议论所许可,惟李德裕、张居正辈,徒为词章士无当也。于是勇言事,未逾月,三上章。最后以言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非国体,在已奉旨处分后,罢御史,回户部,转郎中。是时英吉利扰海疆,求通市。鹏已黜,不得言事,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