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山东河南总督硃昌祚疏言:“之锡治河十载,绸缪旱溢,则尽瘁昕宵;疏濬堤渠,则驰驱南北。受事之初,河库贮银十馀万;频年撙节,现今贮库四十六万有奇。覈其官守,可谓公忠。及至积劳撄疾,以河事孔亟,不敢请告。北往临清,南至邳、宿,夙病日增,遂以不起。年止四十有四,未有嗣。籥请恩恤,赐祭葬。”徐、兗、淮、扬间颂之锡惠政,相传死为河神。十二年,河
总督王光裕请锡封号,
议不行。乾隆四十五年,
宗南巡视河工,始允大学士阿桂等请,封助顺永宁侯,
秋祠祭。嗣加号曰“佑安”民称之曰硃大王。
旱,或绸缪几先,或补葺事后,或张皇于风雨仓遽之际,或调剂于左右方圆之间。北河所辖三千馀里,其间三十馀闸;中河所辖黄、运两河,董尤运
咽
,清黄
接,浊
易
;南河所辖在淮、黄、江、湖之间,相距窎远;南旺、泉源三百馀
,近者或
隅,远者偏藏僻壤;夏镇地属两省,凿石通漕,形势陡绝,节宣闸座,尤费经营;通惠浮沙易浅,峻
易冲,
决之役,岁岁有之。若云归并府佐,则职微权轻,上下掣肘。至于地方监司,责以终年累月奔驰驻守,揆之事势,万万不能。分司与各
界壤迥不相同,应合而分:一闸座也,上
以为应闭,下
以为应开;一额夫也,在此则
求多,在彼又复患少。不但纷竞日多,必致牵制误事。应请仍循旧制。”得旨允行。五年二月,卒。
维雅治河主疏导引河,使有所归,故屡有功而后不为患。当靳辅兴大工时,维雅奏上所著河防刍议、两河治略,并诋諆辅所行诸法,列二十四事难之。辅疏辨,谓维雅说不可行,寝其议。
康熙元年五月,曹县石香炉村河决,士民求速,维雅持不可。工将成复溃,至冬乃
,如维雅言。迁浙江宁波知府,光裕疏荐,擢河南河
副使。时沿河千馀里,险工迭
,维雅常预为之备,得无事。
武潭
寺堤直河冲,
势迅急,下埽辄蛰。维雅预于上
疏引河,埽定,堤得固。虞城距河堤仅数里,堤没
河,北岸引河冲刷不利。维雅预迎河溜挑濬,及秋
归新河,旧河为平陆。桃源七里沟河屡
屡决,光裕檄维雅往勘,维雅言引河浅狭,
缓沙停,激
无力,宜令河
加宽阔,使足翕受全河;又待河
突涨,乃使开放,建瓴直下。又言下游数十里已成平陆,而引河仅百丈,节短势蹙,力不能刷淤,当接挑二百丈阔,损十之八而
半之。又言开放当在河
西北,留近埽五丈勿开,则河
有倒泻之势,埽亦迎
下。光裕悉用其议。复迁河南
察使,湖南、广西布政使,内召为大理寺卿。卒。
靳辅,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馆编修,改内阁中书,迁兵员外郎。康熙初,自郎中四迁内阁学士。十年,授安徽巡抚。疏请行沟田法,以十亩为一鞬,二十鞬为一沟。沟土累为
,
沟低,涝则
,旱以
田。会三籓
起,不果行。
议裁驿站经费,辅疏请禁差员横索、
扰驿递,岁终节存驿站、摃脚等项二十四万有奇。上奖辅实心任事,加兵
尚书衔。
十六年,授河总督。时河
久不治,归仁堤、王家营、邢家
、古沟、翟家坝等
先后溃溢,
家堰决三十馀
,淮
全
运河,黄
逆上至清
潭,浸
四
。砀山以东两岸决
数十
,下河七州县淹为大泽,清
涸为陆地。辅到官,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为八疏同日上之:首议疏下
,自清江浦至云梯关,于河
两旁离
三丈,各挑引河一
,俟黄、淮下注,新旧河合为一,即以所挑土筑两岸大堤,南始白洋河,北始清河县,并东至云梯关。云梯关至海
百里,近海二十里,
大土
,不能施工;馀八十里亦宜量加疏濬,筑堤以束之,限二百日毕工,日用夫十二万三千有奇。次议治上
淤垫,洪泽湖下
自
家堰西至清
,为全淮会黄之所。当于小河两旁离
二十丈,各挑引河一
,分
冲洗。次议培修七里墩、武家墩、
家墩、
良涧至周桥闸临湖残缺堤岸,下筑坦坡,使
至平漫而上,顺缩而下,不至怒激崩冲。堤一尺、坦坡五尺,夯杵
实,
草其上。次议
黄、淮各
决
,例用埽,费钜且不耐久;求筑土御
之法,宜密下排椿,多加板缆,用蒲包裹土,麻绳缚而填之,费省而工固。次议闭通济闸坝,濬清
至清
潭运河二百三十里,以所挑之土倾东西两堤之外,西?是筑为坦坡,东堤加培
厚,次议规画经费,都计需银二百十四万八千有奇。宜令直隶、江南、浙江、山东、江西、湖北各州县预徵康熙二十年钱粮十之一,约二百万。工成后,令淮、扬
崔维雅,字大醇,直隶大名人。顺治三年举人,授濬县教谕,迁河南仪封知县。仪封濒河,岁苦泛滥,北岸三家庄当冲,十四年,
势北注,岸崩五里馀。维雅于上游故
疏使东行,北岸得安。复与
封丘大王庙决
,之锡疏荐,擢开封南河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