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百八十五列传七十二(2/3)

士弘备兵甘山时,取晋辛宪英语:“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因以名其堂。

婚。乡俗婚书各装为卷,书男女生辰。两造固邻旧,女生辰所素悉,伪为卷为证。士弘先问媒证:“乙得甲聘礼若?行聘时有何客?”媒证不意,妄举以对。复问甲,所对各异。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县吏左梅伯有叔富而无,梅伯纠贼劫杀之,获贼而梅伯逃。士弘抵任,叔妻哭诉,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之?”数月,梅伯归,叔妻复诉,置不问。梅伯且收叔遗产,叔妻号于曰:“公号廉明,今宽杀人者罪,且占寡妇田,何得为廉明!”怒,批其牍曰:“止问田土,不问人命。”梅伯益自得,赴县诉理,乃笑谓曰:“候汝三载矣!”批其牍曰:“止问人命,不问田土。”梅伯遂伏法。其善断狱多类此。考最,擢陕西甘州同知。复考最,擢江南常州知府。

王繻,字慎夫,河南睢州人。少学于汤斌。康熙二十五年,以岁贡生授直隶东明知县。粮

佟国聘,字君莘,奉天人。以廕生补吏笔帖式。康熙十年,授江南砀山知县,县当黄河冲,研求治河方略。擢归仁堤同知,调宿桃同知。擢贵州平远知府,河督靳辅疏留任,十馀年倚如左右手。杨家庄、萧家渡决,建硃家堂、温家庙二石坝,浚白洋引河九,筑黄河南、北两岸堤,浚中河,靡役不从。久之,擢山东济宁副使。地为漕运枢纽,恤夫役,减苛税,除冗费,能举其职。复调监督堰工程。三十八年,卒于官。

多弘安,字君修,直隶阜城人。顺治五年,选贡生。康熙初,授广东灵山知县。兵后荒残,居无衙舍。弘安请免积年逋赋,招抚移,捐给,民得安耕稼。葺城垣,创学,缮官廨,捕除盗贼,灵山大治,士民刊石纪其绩。七年,迁奉天承德知县。旗、民抗法者,送惩治,皆慑服。十年,擢陕西延安靖边同知。十六年,补江南淮安山盱河务同知。时堰长堤溃决,淮注宝应、邮,不复敌黄。黄直注里河,运淤浅,复随淮堰,无由会清下云梯关海,近海尽淤垫。弘安与河督靳辅筹策筑堰,束淮敌黄,治烂泥浅诸故,导清里河,运乃通。修筑两岸及河清江大闸,与淮工相表里。清河达云梯关数百里,葭苇榛芜,壅。用以攻沙法,周桥、涧诸闸,使清淮无旁,蓄全力攻积沙。十七年,大雨,淮盛涨,与黄并海。治淮、治黄、治运,并收成效。十九年,擢淮安知府。二十年,擢淮扬。二十四年,擢安徽察使。时方议浚下河、治堰。弘安觐,疏陈:“堰宜急治,无论下河开浚与否。治堰法,砌石先安地钉,湖底,费帑甚繁。如用板若扫,掣,尤易摧残。惟密钉排椿,内实以碎石,庶可敌风狼,省金钱。十馀年后,黄河刷,则湖、河俱卑,堰既固,下河亦渐就理。”二十八年,迁江西布政使,乞归。后值黄、运两河溃溢,起用弘安。会病卒,祀灵山名宦。

吴三桂起,关陇震动,大吏疏请擢洮西副使,未到官而洮、岷陷。边外群番乘内犯,肆剽掠,调署甘山。王辅臣叛,河东失守。士弘以兵集当谋帅,言于巡抚,谓:“恢复河东,非用河西兵不可;用河西兵,非责之提督张勇不可。”疏,授勇靖逆将军,节制诸镇。复兰州,士弘赞画功为多。署甘肃察使,失守官吏罪,务平允。宁夏兵叛,杀提督陈福,调宁夏。严守御,安反侧,免卫所逋粮七万五千石。康熙十六年,寇平,以功布政使参议。母老乞归,家居几三十年。卒,年八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