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64章明剿暗援(2/2)

“ 已经用掉了一半。” 陈靖国照司令的吩咐, 实行两班倒, 去年又补充了一批机械, 现在枪厂那边开足了力生产, 现在月产步枪能达到7300余杆。 轻机枪目前月产51, 重机枪17。 只要钢材供应充足, 月产60mm迫击炮163, 82mm迫击炮118门, 150mm重迫击炮37门。 37mm平炮27门。 75mm山炮23门, 野炮15门。 月产105mm榴弹炮3门。 ”

此时姜立提前屯积大量的钨矿砂, 并且跟南京订了一份五年的易合同。 此时的希特勒也还未完全控制德国政权, 手钨矿易应该还有一两年的缓冲期, 中间足够姜立采买到大量的钨砂砂,作为以后跟德国的易资本了。 毕竟就算希特勒跟南京达成易, 截了姜立的胡。但南京那边开采江西钨矿也需要时间不是? 而姜立却用这一两年的时间储备了大量的现货。

“原来采买的三万吨枪炮用钢还没有用完吧?” 姜立问

“好了, 上半年我是没办法了, 下半年再给你挤分资资金来。”姜立冲垮着脸的陈靖国摆了摆手, 现在只能这么多了, 国那边的医药公司自也要发展,竭泽而渔的法是不对的。(未完待续。)

行打制的车, 峻工公路的收费, 已经开垦的数百万亩耕地的税收也是比较重的, 中间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 但姜立一时间也顾不得这么多, 西北一工业基础都没有, 想要快速发展起来,就跟打化剂一样, 必然会有不少副作用。 若不是有藏式毅, 邵力这两个打理财政的手在, 姜立现在非得疯了不可, 饶是如此, 在姜立大笔的投资, 扩军, 战争持续扩大的情况下, 财政的窟窿越来越大。 好在国那边的医药公司现在已经步正轨, 否则姜立也不敢如此大刀阔斧的推动西北的工业化。

“嗯,常规武能达到现在的规模已经是不错了, 不过技术的兵要加大研究力度。 然后是弹药的” 姜立, 常规武生产一旦上了规模, 后面扩大生产相对也容易一些。 就现在的产能跟以前的奉天兵工厂比起来还是提升了不少的。

“关键还是设备的采买, 厄利孔机炮, 炮, 12。7mm机枪要尽快解决自产的问题还需要加大资金的投。 ”陈靖国, 然后一脸期冀地看着姜立

“ 还要一时间, 一个月之内肯定会到。” 姜立琢磨了一下时间,据徐元良那边提供的消息, 德国那边的技术人员与设备已经起程了一段时间了。况且为了确保以后德国与甘肃这边的合作, 姜立也下了一番功夫, 用相对廉价的军火与外汇换取江西那边的钨矿砂。 以姜立对军械的认识, 德国在二战时期就大量用到钨, 其中相当一分便是向南京买过去的。

“你别看我, 现在我也没钱了。” 姜立摆了摆手,两批黄金的钱都已经得七七八八, 无论是扩军,还是大批设备的采买, 将手里的那些资金都消耗一空。 好在大笔的投之后,那些实业工厂已经有了回报。 比如说设在宁夏,青海各地的些许场, 场。 专门给几省耕地提供耕, 运输的

相对来说迫击炮的生产提升是比较快的, 跟山炮野炮比起来, 迫击炮生产也要相对简单一些, 只是现在炮镜的生产一时间还跟不上, 实际上是没办法将这些火炮全都列装到军队的, 当然, 对于南京来说, 有没有炮镜没什么区别, 拿这些火炮去换是再合适不过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