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汤
治膀胱三焦津下大小
中寒
,赤白
痢,及腰脊痛,小便不利,妇人带下方∶
灸大横随年壮,在挟脐两边各二寸五分。
若虚则大小便不止,津气绝。人饮酒
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者何?盖酒者,熟谷之
也。其气悍以
,故后谷
而先谷
也,所以
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也。
茯苓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劳冷而发,宜续断止血方∶
人参续气汤
香豉 薤白(各一升) 川连 黄柏 白术 茜(各三两) 栀
黄芩 地榆(各四两)
上十味 咀,以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分为三服。
治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闻人语,
中噎
而短气方。
上十味 咀,以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人参 橘 茯苓 乌梅 麦冬 黄
姜 川芎(各三两) 吴茱萸(三合) 桂心(二两) 白术
朴(各四两)
治下焦虚冷,大小便不止方。
上十五味 咀,以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胶取烊,次下发灰,蒲黄,分为三服。
故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
,主足太
,
渗津
,合膀胱,主
不主
,别于清浊,主肝肾之病候也。若实则大小便不通利,气逆不续,呕吐不禁,故曰走哺。
上十一味为末,如梧
大,初服二十
,加至三十
为度,日二,清饮汤下。
治三焦虚损,或上下发吐唾血,皆从三焦起,或
损发,或因酒发宜此方当归
姜 小蓟 阿胶 羚羊角 地黄 柏枝
(各三两) 芍药 白术(各四两) 蒲黄(五合) 青竹茹(半升) 伏龙肝(一升) 发灰(
大一枚) 黄芩 甘草(各二两)
治下焦虚寒,津不止,短气
绝方。
赤石脂(八两) 乌梅(二十枚) 栀(十四枚) 廪米(一升) 白术 升麻(各三两)
姜(二两)
人参 葳蕤 黄芩 知母 茯苓(各三两) 生芦 栀
仁 白术 橘
(各四两) 石膏(八两)
茯苓 地黄 当归(各八分) 甘草 姜 人参(各七分) 黄 (六分) 川芎(五分)桂心(四分)
朴(三分) 杏仁(五十枚)
上十二味 咀,以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香豉汤
治下焦盛,气逆不续,呕吐不禁,名走哺方。
治下焦或下痢脓血,烦闷恍惚方。
柴胡通汤
治下焦毒痢,鱼脑杂痢赤血,脐下小腹绞痛不可忍,
痢不
方。
黄柏 人参 地榆 阿胶(各三两) 川连(五两) 茯苓 榉(各四两) 艾叶(一升)
灸小俞五十壮。
柴胡 羚羊角 黄芩 橘 泽泻(各三两) 香豉(一升别盛) 生地(一升) 芒硝(一两) 栀
(四两) 石膏(六两)
伏龙肝(五合末) 地黄(五两,一方用黄柏) 阿胶 膝(一作
蒡
) 甘草
姜 黄?
灸法
上八味 咀,以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胶,消尽,分三服。
五脏六腑,心腹满,腰背疼,饮吐逆,寒
往来,小便不利,羸瘦少气,灸三焦俞,随年壮。腹疾腰痛,膀胱寒 饮注下,灸下极俞,随年壮。三焦膀胱,肾中
气,灸
,随年壮,
在挟屈骨,相去五寸。(屈骨在脐下五寸,屈骨端
挟两边各二寸半)。三焦寒
,灸小
俞,随年壮。
当归汤
治下焦大小便不通方。
上九味 咀,以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不利方。
上八味 咀,以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胶取烊,下蒲黄,分三服。
上七味 咀,以一斗煮米,取熟去米下药,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
赤石脂汤
上九味 咀,以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胶煮消,下发灰,分为三服。
续断 当归 桂心 蒲黄 阿胶(各一两) 甘草(二两) 姜 地黄(各四两)
止呕人参汤
黄柏止汤
论曰∶下焦如渎(渎者如沟,决
也),其气起胃下脘,别回
,注于膀胱而渗
焉。
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