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于去恶(2/2)

次日方暮,有车至门,接于莅任。于起,握手曰:“从此别矣。一言告,又恐阻锐之志。”问:“何言?”曰:“君命淹蹇,生非其时。此科之分十之一;后科桓候临世,公初彰,十之三;三科始可望也。”陶闻中止。于曰:“不然,此皆天数。即明知不可,而注定之艰若,亦要历尽耳。”又顾方曰:“勿淹滞,今朝年、月、日、时皆良,即以舆盖送君归。仆驰自去。”方忻然拜别。陶中心迷,不知所嘱,但挥涕送之。见舆分途,顷刻都散。始悔晋北旋,未致一字,而已无及矣。

三场毕,不甚满志,奔波而归。门问晋,家中并无知者。因为父述之,父喜曰:“若然,则客至久矣。先是陶翁昼卧,梦舆盖止于其门,一少年自车中,登堂展拜。讶问所来,答云:“大哥许假一舍,以闱不得偕来。我先至矣。”言已,请拜母。翁方谦却,适家媪曰:“夫人产公矣。”恍然而醒,大奇之。是日陶言,适与梦符,乃知儿即晋后也。父各喜,名之小晋。儿初生,善夜啼,母苦之。陶曰:“倘是晋,我见之,啼当止。”俗忌客忤,故不令陶见。母患啼不可耐,乃呼陶。陶呜之曰:“晋勿尔!我来矣!”儿啼正急,闻声辍止,停睇不瞬,如审顾状。陶而去。自是竟不复啼。数月后,陶不敢见之,一见则折腰索抱,走去则啼不可止。陶亦狎之。四岁离母,辄就兄眠;兄他,则假寐以俟其归。兄于枕上教诗,诵声呢喃,夜尽四十余行。以晋遗文授之,欣然乐读,过成诵;试之他文不能也。八九岁眉目朗彻,宛然一晋矣。

一夕仓皇而,向陶曰:“地榜已揭,于五兄落第矣!”于方卧,闻言惊起,泫然涕。二人极意藉,涕始止。然相对默默,殊不可堪。方曰:“适闻大巡环张桓候将至,恐失志者之造言也;不然,文场尚有翻覆。”于闻之喜。陶询其故,曰:“桓侯翼德,三十年一巡曹,三十五年一巡世,两间之不平,待此老而一消也。”乃起,拉方俱去。两夜始返,方喜谓陶曰:“君不贺五兄耶?桓侯前夕至,裂碎地榜,榜上名字,止存三之一。遍阅遗卷,得五兄甚喜,荐作南巡海使,旦晚舆可到。”陶大喜,置酒称贺。酒数行,于问陶曰:“君家有闲舍否?”问:“将何为?”曰:“晋孤无乡土,又不忍恝然于兄。弟意假馆相依。”陶喜曰:“如此,为幸多矣。即无多屋宇,同榻何碍。但有严君,须先关白。”于曰:“审知尊大人慈厚可依。兄场闱有日,晋如不能待,先归何如?”陶留伴逆旅,以待同归。

作,求一品题。”陶捧读大喜,一句一赞,略尽一二首,遂藏诸笥。谈至更,方遂留,与于共榻寝。自此为常。方无夕不至,陶亦无方不也。

陶两闱,皆不第。丁酉,文场事发,帘官多遭诛遣,贡举之途一肃,乃张巡环力也。陶下科中副车,寻贡。遂灰志前途,隐居教弟。尝语人曰:“吾有此乐,翰苑不易也。”异史氏曰:“余每至张夫庙堂,瞻其须眉,凛禀有生气。又其生平喑哑如霹雳声,矛所至,无不大快,人意表。世以将军好武,遂置与绛,伍,宁知文昌事繁,须侯固多哉!呜呼!三十五年,来何暮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