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语,答曰:‘渭终南山也。’此僧便从渭
直南而步,遂得
四台,便云此是古佛说法
也。于时智猛法师,随往礼拜。不久失梵僧所在。智猛长大,
为太常韦卿说之,请其台
,依本置寺,遂奏周主,名三会寺。至隋大业,废
大寺。因被废毁,
菩提。今京城东市西平康坊南门东菩提寺西堂佛首,即是三会寺佛。释迦如来得度大迦叶后,十二年中,来至此台,其下见有迦叶佛舍利。周穆王游大夏,佛告彼土见有古塔,可返礼事。王问何方,佛答在鄗京之东南也。西天竺国
有别传,云岁长年,是师
国僧,年九十九夏,是三果阿那
人,闻斯胜迹,躬至礼拜。又奏请
往北岱清凉山文殊师利菩萨坐
。皇帝闻喜,敕给驿
内使及弟
官佐二十余人,在
供给。诸官人弟
等,并乘官
。唯长年一人,少小已来,
诚苦行,不乘杂畜。即到岱州清凉山,即便肘行膝步而上,至中台佛堂,即是文殊庙堂。从下至上,可行三十余里,山石劲利,
到骨,无血
。至于七日,五
投地,布面在土,不起不
。七日满已,忽起,踊跃指挥,四方上下空界,
见文殊师利菩萨圣僧罗汉。从者
俗数十人,有见不见。复有一蟒蛇,
长数里,从北而来,直上长年,长年见喜。衔师脚过,变为僧形。诸人惧怕,皆悉四散,唯长年一人,心不惊动。
灵应,不可
述。”律师又问天人曰:“自昔相传,文殊在清凉山,领五百仙人说法。经中明文殊是久住娑婆世界菩萨。娑婆则大千总号,如何偏在此方?”答曰:“文殊是诸佛之元帅,随缘利见,应变不同。大士大功,非人境界,不劳评泊,但知仰信。多在清凉山五台之中,今属北岱州西,见有五台县清凉府。皇唐已来,有僧名解脱,在岩窟亡来三十余年,
不坏,似如
灭尽定。复有一尼,亦
定不动。各经多年。圣迹迦蓝。菩萨圣僧,仙人仙
,屡屡人见。
在别篇,岂得不信。”又问:“今五台山中台之东南三十里,见有大孚灵鹫寺,两堂隔涧犹存。南有
园,可二顷许,四时发彩,
类不同,四周树围。人移(移原作侈,据法苑珠林二二改)
栽(栽原作伏,据法苑珠林二二改)别
植,皆悉不生。唯在园内,方得久荣(荣原作营,据法苑珠林二二改),人究年月,莫知来由,或云汉明所立,或云魏孝文帝栽植。古老相传,互说不同,如何为实?”答曰:“但是二帝所作。昔周穆之时,已有佛法,此山灵异,文殊所居。周穆于中造寺供养。及阿育王,亦依置塔。汉明之初,
腾法师是阿罗汉天
,亦见有塔,请帝立寺。其山形像似灵鹫山,名曰大孚,孚者信也。帝
信佛法,立寺劝人。元魏孝文,北台不远,常来礼谒,见人
行迹,石上分明,其事可验。岂唯五台独验,今终南、太白、太华、五岳名山。皆有圣人为住持佛法,令法久住。有人设供,
讣徵应。事在别篇,不烦此术也。”又问:“今凉州西番(音盘)和县山裂像,
何代造耶?”答云。迦叶佛时,有利宾菩萨,见此山人,不信业报,以杀害为事,于时住
有数万家,无重佛法者。菩萨救之,为立迦蓝,大梵天王手造像
,初成以后,菩萨神力能令如真佛不异。游步说法,教化诸人。虽蒙此
,犹故不信。于时菩萨示行怖畏,手擎大石,可于聚落,
下压之。菩萨扬威劝化,诸人便欻回心,敬信于佛。所有杀
,变成莲
,随
街巷,华如
植。瑞像方摄神力,菩萨又劝诸清信士,令造七寺。南北一百四十里,东西八十里,弥山亘谷,
僧坊佛殿。营造经十三年,方得成就。同时
家者,有二万人,在七寺住。经三百年,彼诸人等,现业力大,昔所造恶,当世轻受,不
地狱。前所害者,在恶趣中,又发恶愿,彼害我者,及未成圣,我当害之;若不加害,恶业便尽,我无以报。共吐大火,焚烧寺舍,及彼聚落,一时焚
。纵盗得活,又以大
漂溺杀之,无一得存。时彼山神,寺未破前,收取此像,远在空中;寺破已后,下内石室,安置供养。年月既久,石生室灭,至刘萨诃师礼山,逆示像
。其萨诃者,前
元是利宾菩萨。
首别
,更在别篇也。”又问:“江表龙光瑞像,人传罗什将来,有言扶南所得,如何为定?”答曰:“此非罗什所得,斯乃宋孝武帝征扶南获之。昔佛灭后三百年中,北天竺大阿罗汉优婆质那,以神力加工匠,后三百年中,凿大石山,安置佛窟,从上至下,凡有五重,
三百余尺。请弥勒菩萨指挥,作檀室
之。玄奘师传云,百余尺;圣迹记云,
八丈。足趺八尺,六斋日常放光明。其初作时,罗汉将工人上天,三往方成。第二
旃檀,第三金,第四玉,第五铜像。凡夫今见,止在下重,上四重闭。石窟映彻,见人脏腑。第六百年,有佛柰遮阿罗汉,生已母亡。后生扶南国,念母重恩,从上重中,取小檀像,令母供养。母终,生扬州,
家,住新兴寺,获得三果。宋孝武征扶南,获此像来都,亦是罗汉神力。母今见在,时往罗浮天台西方诸
。昔法盛昙无谒者,再往西方。有传五卷。略述此缘。何忽云罗什法师背负而来耶?”宣律师因问:“什师一代所翻之经,人多偏乐,受持转盛,何耶?”答曰:“其人聪明,善解大乘,已下诸人同时翻译者并隽。又一代之宝也,绝后光前,仰之所不及。故其所译,以悟达为先,得佛遗寄之意也。”又问:“俗中常论被秦姚与抑破重戒,云何得佛意耶?”答曰:“此非悠悠凡所筹度,何须评论。什师德行在三贤,所在通化,那繁补阙,随机而作。故大论一
,十分略九。自余经论,例此可知。冥祥
应,历代弥新,
会圣旨,罕逢难遇,又蒙文殊指受,令其删定,特异恒
。岂以别室见讥,顿亡玄致者也。”又问:“邡州显际寺山
石像者,何代所立?”答曰:“像是秦穆公所造。像元
,是周穆王造寺
也。佛去世后,育王第四女,又造像塔,于此供养。于时此寺有一二三果人住中,秦相由余常所奉敬。往者迦叶佛时,亦于此立寺,是彼沙弥显际造也。仍将本名,以显寺额。”又问:“金玉华
南檀台山上,有砖塔,面别四十步,下层极壮,四面石龛,傍有碎砖,又有三十余窑砖,古老莫知何代,然每闻钟声?”答曰:“此穆王寺也,名曰灵山。至育王时,敕山神于此造塔。西晋末
,五胡控权。刘曜京都长安,数梦此山佛见,在砖塔中坐。语曜曰:‘汝少饮酒,莫耽
,黜去邪佞,
用忠良。’曜不能从,后于洛
,酒醉落
,为石勒所擒。初曜因梦所悟,令人寻山访之,遂见此像,坐小砖塔,与梦符同。便毁小塔,更造大者,
一十九级,并造寺宇。极存壮丽,寺名法灯,度三百僧住之。曜没赵后,寺有四十三人,修得三果。山神于今塔后又造一寺,供三果僧。神往太白,采取芝草,供养圣僧,皆获延龄。寺今现在,凡人不见。所闻钟声,即是寺钟也。其塔本基,虽因刘曜,仍是穆王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