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萨
秭归郡草圣僧怀浚者,不知何人。唐乾宁初到彼,知来藏往,皆有神验。
草书,或经、或释、或老,至于歌诗鄙琐之言,靡不集其笔端。与之语,即阿唯而已,里人以神圣待之。刺史于公以其惑众,系而诘之。乃以诗代通状曰:“家在闽川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如今不在莺啼
,莺在旧时啼
啼。”又诘之,复有诗曰:“家住闽川东复东,其中岁岁有
红。而今不在
红
,
在旧时红
红。”郡牧异而释之。详其诗意,似在海中,得非杯渡之
乎?行旅经过,必维舟而礼谒,告其吉凶,唯书三五行,终不明言,事往果验。荆南大校周崇宾谒之,书字遗之曰:“付皇都勘。”尔后
贡,因王师南讨,遂絷于南府,竟就戮也。押衙孙
能谒之,书字曰:“付竹林寺。”其年
故,营葬乃古竹林寺基也。皇甫铉知州,乃画一人荷校,一女
在旁。后为娶民家女遭讼,锢
府。波斯穆昭嗣幼好药术,随其父谒之,乃画一
士乘云把胡卢,书云:“指挥使
牒衙推。”穆生后以医药有效,南平王
从诲与巾裹,摄府衙推。王师伐荆州,师寄南平王诗云:“
渐
扬州路。亲眷应须洗
看。”是岁输诚淮海,获解重围。其他不可殚记。或一日,题
前芭蕉叶上云:“今日还债。幸州县无更勘穷。”来日为人所害,尸首宛然,刺史
公为之荼毗之。(
《北梦琐言》)
怀浚
兴元上座
赵蕃
唐国祭酒赵蕃,大和七年为南
郎。忽一日,有僧乞
于门且谓,其家僮曰:“吾愿见赵公。可乎?”家僮告蕃,蕃即命延
与坐。僧乃曰:“君将有忧,然亦可禳去。”蕃即拜而祈之。僧曰:“遗我裁刀一千五百、庶可脱君之祸。不然,未旬日,当为东南一郡耳。”蕃许之,约来日就送焉,且访其名暨所居。僧曰:“吾居青龙寺,法安其名也。”言已遂去。明日,蕃即办送之。使者至寺,以
访群僧,僧皆不类。且询法安师所止,周遍院宇,无影响踪迹。后数日,蕃
为袁州刺史。(
《宣室志》)
法本
晋天福中,考功员外赵洙言:近日有僧自相州来。云:“贫于襄州禅院内与一僧名法本同过夏,朝昏共
,心地相洽。法本常言曰:‘贫
于相州西山中住持竹林寺,寺前有石
。他日有暇,请必相访。’”其僧追念此言,因往彼寻访。洎至山下村中,投一兰若寄宿。问其村僧曰,此去竹林寺近远。僧乃遥指孤峰之侧曰:“彼
是也。古老相传,昔圣贤所居之地。今则但有名存焉,故无院舍。”僧疑之,诘朝而往。既至竹林丛中,果有石
,罔然不知其涯涘。当法本临别云:“但扣其
,即见其人。”其僧乃以小杖扣
数声。乃风雨四起,咫尺莫窥。俄然耳目豁开,楼台对峙,
在山门之下。逡巡,法本自内而
,见之甚喜,问南中之旧事。乃引其僧,度重门,升秘殿,参其尊宿。尊宿问其故,法本云:“早年相州同过夏,期此相访,故及山门也。”尊宿曰:“可饭后请
,在此无座位。”
毕,法本送至山门相别。既而天地昏暗,不知所
。顷之,宛在竹丛中石
之侧,余并莫睹。即知圣贤之在世,隐显难涯,岂金粟如来独能化见者乎。(
《玉堂闲话》)
译文
李德裕 齐州僧 抱玉师 束草师 惠宽 素和尚 怀信 佛陀萨 兴
唐越州山县有智禅师。院内有池,恒赎生以放之。有一鼍,长三尺,恒
其鱼。禅师患之,取鼍送向禹王庙前池中。至夜还来。禅师咒之曰:“汝勿
我鱼,即从汝在此。”鼍于是
外放粪,皆是青泥。禅师每至池上,唤鼍即
,于师前伏地。经数十年,渐长七八尺。禅师亡后,鼍亦不复见。(
《朝野佥载》)
智者禅师
兴元县西墅有兰若,上座僧常饮酒,群辈皆效焉。一旦多作大饼,招群徒众,
尸陁林。以饼裹腐尸
而
,数啖不已。众僧掩鼻而走。上座曰:“汝等能
此
,方可
诸
。”自此缁徒因成
也。(
《云溪友议》)
焚塔俱尽,白雨如泻,旁有草堂,一无所损。(《独异志》)
有佛陀萨者,其籍编于岐法门寺。自言姓佛氏,陀萨其名也。常独行岐陇间,衣黄持锡。年虽老,然其貌类童騃。好扬言于衢中,或诟辱群僧。僧皆怒焉。其资膳裘紵,俱乞于里人。里人怜其愚,厚与衣
,以故资用独饶于群僧。陀萨亦转均于里中穷饿者焉,里人益怜其心。开成五年夏六月,陀萨召里中民告曰:“我今夕死矣,汝为吾塔瘗其尸。”果端坐而卒。于是里中之人,建塔于岐
之西冈上,漆其尸而瘗焉。后月余,或视其首,发仅寸余,弟
即剃去。已而又生,里人大异,遂扃其
,竟不开焉。(
《宣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