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郡任城野黄山瑞像,盖生于石,状如胚混焉。昔有采梠者,山中见像,因往祈祷,如愿必得,由是远近观者数千人。知盗官恐有起,因命石工破山石,辇瑞像,致之邑中大寺门楼下。于是邑人于寺建大斋,凡会数千人。斋毕众散,日方午,忽然大风,黑云覆寺,云中火起,电击门楼,飞雨河注。邑人惊曰:“门楼灾矣。”先是僧造门楼,
百余尺,未施丹雘,而楼势东倾,以大木撑之,及雨止,楼已正矣。盖鬼神以像故,而共扶持焉。(
《纪闻》)
有商居士者,三河县人。年七岁,能通佛氏书,里人异之。后庐于三河县西田中,有佛书数百编,手卷目阅,未尝废一日。从而师者百辈,往往独游城邑,偕其行者。闻居士每运支,垅然若戛玉之音,听者奇之。或曰:“居士之骨。真锁骨也,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之
,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矣。昔闻佛氏书言,佛
有舍利骨,菩萨之
有锁骨,今商居士者,岂非菩萨乎!然荤俗之人,固不可辨也。”居士后年九十余,一日,汤沐
冠带,悉召门弟
会
,因告之曰:“吾年九十矣,今旦暮且死,汝当以火烬吾尸,慎无逆吾旨。”门弟
泣曰:“谨听命。”是夕坐而卒。后三日,门弟
焚居士于野,及视其骨,果锁骨也,支
连贯,若纫缀之状,风一拂则纤韵徐引。于是里人竞施金钱,建一塔,以居士锁骨瘗于塔中。(
《宣室志》)
玄法寺
长安安邑坊玄法寺者,本里人张频宅也。频尝供养一僧,念法华经为业,积十余年。张门人谮僧通其婢,因以他事杀之。僧死后,合宅常闻经声不绝。张寻知其冤,惭悔不及,因舍宅为寺。(《酉
杂俎》)
(“
”本作“岐”,据明抄本改。)
许文度,唐太和中侨居岐
郡,后以病
,近月余。一日卧于榻若沉醉状,后数日始寤。初文度梦有衣黄袍数辈与俱行田野,四望间,迥然无
犬声,且不知几百里。其时天景曛晦,愁思如结。有黄袍者谓文度曰:“
无苦,夫寿之与夭,固有涯矣,虽圣人安能逃其数。”文度忽悟
已死,恐甚。又行十余里,至一
,尽目无际,波若黑
,杳不知其
浅。黄衣人俱履
而去,独文度惧不敢涉。已而有二金人,皆长五寸余,奇光皎然,自
上来,黄衣者望见金人,沮
震栗,即辟易驰去,不敢偷视。二金人谓文度曰:“汝何为来地府中?我今挈汝归生途,慎无恐。”文度惧稍解,因再拜谢之,于是金人与文度偕行数十里,俄望见里门,喜不胜。忽闻有厉声呼文度者,文度悸而醒,见妻
方泣于前,且奇且叹,而羸惫不能运支
,故未暇语其事。后旬日,疾少间,策而步于
。忽见二金人皆长五寸余,在佛舍下,即昔时梦中所见者。视其仪状,无毫缕之异,心益奇之,始以其事告于妻。妻曰:“昨者以君病且亟,妾忧不解。然常闻释氏有救苦之力,由是弃资玩,铸二金人之像,每清旦,常
祭之。自是君之苦亦瘳除,盖其力也。”文度
二金人报效之速,不
生牢,常阅佛书,因尽穷其指归焉。(
《宣室志》)
泾县尉云,为人数奇,以孝廉三任为泾县尉,皆数月丁忧而去。在官日,充本郡租纲赴京。途由淮
,遇风船溺,凡沉官米万斛,由是大被拘系。
云在系,乃专心念佛,凡经五年。后遇赦得
,因逃于南陵山寺中,常一
斋。天宝十年,卒于泾县。先谓人曰:“吾为人坎坷,遂
持内教。今西方业成,当往生安乐世界尔。”明日沐浴,衣新衣,端坐合掌。俄而异香满
,
云喜曰:“化佛来矣,且迎吾行。”言讫而殁。(
《纪闻》)
云
黄山瑞像
商居士
御历,以天下无事。视政之余,因广浮屠教,由是长安中缁徒益多。及文宗嗣位,亲阅万机,思除其害于人者。曾顾左右曰:“自吾为天,未能有补于人,今天下幸无兵革,吾将尽除害
者,使亿兆之民,指今日为尧、舜之世足矣。有不能补化而蠹于
者,但言之。”左右或对曰:“独浮屠氏不能有补于大化,而蠹于
亦甚,可以斥去。”于是文宗病之。始命有司,诏中外罢缁徒说佛书义,又有请斥其不修教者。诏命将行,会尚
厨吏修御膳,以鼎烹
卵。方燃火于其下,忽闻鼎中有声极微如人言者。迫而听之,乃群卵呼观世音菩萨也,声甚凄咽,似有所诉。尚
吏异之,
其事上闻。文宗命左右验之,如尚
所奏。文帝叹曰:“吾不知浮屠氏之力乃如是耶!”翌日,敕尚
吏无以
卵为膳。因颁诏郡国,各于
舍塑观世音菩萨像。(
《宣室志》)
许文度
长安云寺有观音堂,在寺西北隅。大中末,百姓屈岩患疮且死,梦一菩萨
其疮曰:“我在云
寺。”岩惊觉汗
,数日而愈。因诣寺寻检,至圣画堂,见菩萨,一如其睹。倾城百姓瞻礼。岩遂立社,建堂移之。(
《酉
杂俎》)
云寺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