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6/6)

驾崩,李彪去吊唁,当时并没有穿丧服。齐朝也没有怪罪他,哪像你们如此苦苦相逼。朱淹说:你们齐朝不怀念高宗皇帝,过了一个月就结束了居丧。李彪去吊唁的时候,齐朝的皇帝和大臣都已经穿起了腰间饰玉的礼服上朝议事了,太阳下尽是穿着鲜艳礼服的高级官员。李彪又没有接到主人的命令,怎么能独自穿上白色的丧服夹杂在穿礼服的人群之中呢?去的责任虽然重大,但不能不听从主人的安排。我们皇帝既仁义又孝顺,自从举行葬礼拜祭以来,到开始居丧的时候,文武百官全都守候在墓地。你怎么能把我们这里想像成你们那里呢!裴昭明摆着手说:三皇,没有相同的礼节,我已经知道了得失利害。朱淹说:若是如此,你说虞舜和高宗谁对?裴昭明回答说:不孝不亲,请为我裁制丧服。今天被魏朝所逼迫,必然获罪于齐朝。朱淹说:你们朝中如果有君子,你出色地完成使命,应该受到重赏,如果没有君子,只要是为国争了光,虽然不是无理而得罪了某些人,那又有什么关系。正直的史官董孤定会如实地记录这段历史。他受到高祖皇帝的赏识,改任他为著作郎。齐朝又派员外郎何宪、主客邢宗庆来北魏,北魏命令朱淹接待。邢宗庆对朱淹说:南齐北魏友好合作已经很久了,而你们抛弃信义,断绝友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不是大国和邻居应该遵循的道义。朱淹说:作为称王的人,不拘小节。中原有豆类作物,善于采摘者收获就多,岂能只是依恋想往而像尾生那样死板地遵守信义。况且齐朝的先王在宋朝当官,受到宋朝的恩惠,怎么可以篡夺了宋朝的江山呢!刑宗庆和何宪相顾失色。何宪知道朱淹当初是从南齐来到北魏的,便对朱淹说:你为什么不作于禁而作鲁肃?朱淹说:我舍弃危险而顺应形势,想要走韩信的道路,跟于禁有什么相干?何宪不能回答。

崔光

北魏高祖皇帝的儿子的名字分别叫恂、愉、悦、怿,崔光的儿子的名字分别叫励、勖、勉。高祖对崔光说:我儿子的名字旁边部有"心",你儿子的名字旁边都有"力"。崔光回答说:所以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了。高祖非常高兴和赞叹。

陈元康

北齐河阳的陈元康是个办理文书的小官,他善于在黑暗中写字。有一个下雪天的夜晚,太祖皇帝命令他作军事文书。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几十张纸,笔上的墨都来不及结冰。太祖高兴地说:这个人多么像孔子。从此对他十分信任,因此当时的人们说:三崔两张,不如一个陈元康。三崔是崔暹、崔季舒、崔昂,两张是张德微、张纂。

李谐

北齐顿丘的李谐是彭城王李嶷的孙子,吏部尚书李平的儿子。他从小就才华出众,性格豪爽,长大以后富有才能而且善辩。官职是黄门侍郎。他除去原有身份的时候。作了一篇讲述自己身世和理想的文章,大概意思是:光明正大独来独往,像没有系上缆绳的小船一样自由飘荡。既然是不知道为什么而来,怎么能知道要去哪里。于是得失都不计较,并且越来越不介意。随处栖息,不管是山林还是荒野。虽有西去的行为,但与去东都的心思也没分别。在这之后,他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受命出使萧梁。萧梁派主客范胥迎接,范胥问他:今天比较暖和吧?北方应该比这里稍冷一点。李谐回答说:我们那里地处阴阳的中心,寒暑冷暖适时恰当,不知道有什么差别。范胥说:如果出访你们那里,有什么风景名胜?李谐说:那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君主出身的家乡,差别不大,可以作出不差的点评。范胥说:既然洛阳美丽繁华,为什么还要将都城迁到邺城?李谐说:不常在一个地方建宅居住,于是多次搬迁,帝王也是如此。只要还在国家的山河上,那又有什么可奇怪的。范胥说:殷朝人面临危难,所以迁都到圯耿。你们为什么迁移都城?李谐说:圣人知道过去未来,按时机而行动,何必等待形势的变化?范胥说:金陵的帝王之气,开始于先代。帝王应运而生的气象,本来出自东南。所以君临天下万邦的皇帝和都城,应该在这里。李谐说:受命于天的征兆气象,哪里能同我们中国相比,帝王应运而生的气象终究还是在洛阳。范胥沉默不语。江南的读书人,没有不佩服李谐的。事情完毕以后,李谐在江边作了一首诗说:帝献二仪合,黄华千里清。边笳城上响,寒月浦中明。

卢恺

礼部尚书范阳卢恺兼任吏部选,他推荐客师去当兰州总管。客师推辞说:容师有什么罪,被送到和游牧民族只隔一道墙的地方?卢恺说:游牧民族的什么地方有墙?客师说:肉为酪、冰为浆,天作帐篷,毡子作墙。卢恺是中书监卢子刚的儿子。

卢思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