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安潜
贞元八年,中书侍郎平章事陆贽,始复令吏
每年集选人。旧事,吏
每年集人。其后遂三数年一置选。选人并至,文书多,不可寻勘,真伪纷杂,吏因得大为
巧。选人一蹉跌,或十年不得官。而官之缺者,或累岁无人。贽命吏
分内外官员为三分,计缺集人,岁以为常。其弊十去七八。天下称之。(
《唐会要》)
李建
唐睿宗景云元年,卢从愿任吏侍郎,他选官认真,照章办事,人都说他办事公
。有冒名参选的,或虚报功绩请赏的,他都能给以揭发。他主持考选
裴遵庆罢相,知选。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国史补》)
陆贽
卢从愿
裴遵庆
李建为吏郎中,常曰:方今秀茂,皆在
士。使仆得志,当令登第之岁,集于吏
,使尉
县;既罢复集,稍尉望县;既罢乃尉畿县,而升于朝。大凡中人,三十成名,四十乃至清列。迟速为宜。既登第,遂
禄,既
禄,必登朝,谁不
也?无淹翔以守常限,无纷竞以来奔捷。下曹得其循举,上位得其更厉。就而言之,其利甚博。议者多之。(
《国史补》)
唐中宗景龙年间,韦后及太平、安乐、长宁等公主,仗势用权,收受贿赂,于侧门降墨敕付中书授官,得官者二百多人,人们称这官为斜封官。一些屠夫贩卒爬上了
位。睿宗李旦继承了皇位后,尚书宋璟、御史大夫毕构,上奏书,停止了斜封官。宋璟、毕构被罢
官后,见鬼人(
中专司驱鬼、祈祷、占卜之术的人)彭卿受一些斜封官的贿赂向皇帝上奏说: 我见到了死去的孝和皇帝(孝和皇帝是中宗死后的谥号)他发怒了,他说:"我给人封的官,你们为什么都给罢了?" 于是那些斜封官又官复原职。武后则天篡权的时候,全国各地需要人,一些落榜的秀才和村中教书的先生,都被搜罗去了,不经过考试和锻炼,就给一个很
的差事。这样
污辱了读书人的品格,而使那些无能之辈得到了
心,庸才得到了官,
到荣耀,有才的人
到耻辱。晋司
篡位时,国内一些品质不好、才智不佳的人,都不经考试,一样封官。一些杀猪卖酒的亡命徒,都被封了侯,
了官。
廷中的铜都不够铸印用,以至于有些人只能用白板代印。到大朝会时
貂饰的只有一大半。所以有民谣说: 貂不足,狗尾续。 小人
到
兴,君
到耻辱。一些无
的昏君,他们怎么那么相似。令人痛惜呀!
郑余庆
长庆初,吏尚书李绛议置郎官十人,分判南曹,吏人不便。旬日
为东都留守。自是选曹成状,常速毕。(
《国史补》)
刘禹锡曰:宣平郑相之铨衡也,选人相贺,得其铨。刘禹锡曰:予从弟某在郑铨,注湖州一尉,唱唯而
。郑呼之却回曰,如公所试,场中无五六人。一唱便受之,此而不奖,何以铨衡?公要何官,去家稳便。曰:家住常州,乃注武
县尉。选人翕然,畏而
之。及后作相,过官又称第一,其有后于鲁也。又云:(云原作去,据明抄本改)陈讽、张复元各注畿县,请换县,允之。既而张却请不换。郑榜了。(了原作
,据明抄本改)引张才
门,已定不可改。时人服之。(
《嘉话录》)
译文
斜封官 卢从愿 韦抗 张仁愿 杜暹 魏知古 卢齐卿 王丘 崔琳 裴光 薛据 李林甫 张说 张奭 杨国忠 陆贽 郑余庆 裴遵庆 李绛 李建 崔安潜
一月,杨国忠为右相,兼吏尚书,奏请两京选人,铨日便定留放,无少长各于宅中引注。虢国姊妹垂帘观之。或有老病丑陋者,皆指名以笑。虽士大夫亦遭耻。故事,兵吏
事中行列于前曰:既对注拟,即是过门下了。希烈等腹悱而已。侍郎韦见素、张倚皆衣紫,与本曹郎官,藩屏外排比案牍,趋走语事。乃谓帘中杨氏曰:两个紫袍主事何如?杨乃大噱。选人郑怤(怤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附会其旨,与二十余人率钱于勤政楼设斋,兼(兼原作帘,据明抄本改)为国忠立碑于尚书省南。所注吏
三铨选人,专务鞅掌,不能躬亲,皆委典及令史孔目官为之。国忠但押一字,犹不可遍(
《唐续会要》)
李绛
崔安潜东洛掌选。时选人中不能显其名姓,窃顾云启事投献者。崔公不之知,大赏叹,召之与语,便注一超资县令。后有人白,崔公方悔。(《卢氏杂说》)
斜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