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县西百里,有清潭,在章浦。溪源极,常有白龙藏此中。天旱,令人取猪羊粪掷潭中,即有大雨暴
。至今有验。(
《录异记》)
又 兖州东南接沂州界,有陂,周围百里而近。恒值夏雨,侧近山谷间注所聚也,
可袤丈。属
雨,即鱼鳖生焉。或至秋晴,其
一夕悉陷其下而无余。故彼之乡里,或目之为漏陂,亦谓之陷泽。其
将漏,即有声,闻四远数十里分,若风雨之聚也。先回旋若涡势,然后沦
于
。村人闻之日,必
车乘及驴驼,竟拾其鱼鳖,辇载而归。率一二岁陷,莫知其趋向及
之
浅焉。(
《玉堂闲话》)
漏泽
临沅井
”《国史补》下作“”)上下,如神。然寒
拜埽,必于河滨,终为
溺死也。(
《国史补》)
绿珠井
井
清潭
暴
乌山下无。魏末,有人掘井五丈,得一石函。函中得一
,大如
蹄。积炭五堆于函旁。复掘三丈,遇磐石,下有
犹湖然。遂凿石穿,
北
甚駃。俄有一船,
石而至。匠人窥船上,得一杉木板,刻字曰:“吴赤乌二年八月十日
义之船。”(
《酉
杂俎》)
盐井
湘至清,
五六丈,下见底,碎石若樗蒲
,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
罗
《湘川记》)
驱山铎
渝州城滩,在州西南三十里。江津县东北沿八十里,岷江
中,波狼沸腾,乍停乍发,多覆舟之患。古老传,昔有仙居和来为
州刺史,过此滩舟翻,溺
而死。和女与兄途(“途”原作“图”,据明抄本改)行,女有两儿,方稚齿,乃分金珠作二锦
,缨致儿颈。然后乘船至父没
,叫声投
。凡六日。与兄梦云:“二十一日,与父俱
。”兄令人守之。至期,果然俱浮江
而
,今碑在城滩侧。(
《渝州图经》)
乌山
凡有
,
由土地。故江东宜绫纱,宜纸镜,
故也。蜀人织锦初成,必濯于江
,然后纹彩焕发。郑人荥
酿酒,近邑
重。斤两与远郊数倍(
《国史补》)
火井
重
渝州仙池,在州西南江津县界,岷江南岸。其池周回二里,八尺,
岷江。古老传者,有仙人姓然,名独角,以其
有角,故表其名。自扬州来居此。池边起楼,聚香草置楼下。独角忽登楼,命仆夫烧其楼,独角飞空而去,因名仙池。见有石岩一所,向岷江而见在。(
《渝州图经》)
漏泽,据郦元注经云,姚墟东有漏泽,方十五里,绿
泓澄。凡三大泽,曲际有阜,俗谓之妫亭。侧有三石
,广员三尺,而有通否,
自盈漏。漏则数夕之中,倾竭陂泽中矣。左右居人,识其将漏,预以
为曲
(“
为曲
”《
经注》卷二五作“木为曲洑”)
障
,鱼鳖异鳞,不可胜载矣。今
此泽漏,凡
区别,所谓车箱漏、鼓漏、土漏、
漏、猪漏。
夏积
,秋冬漏竭,居人知之,不过三日之中俱尽。在今兖州泗
县治东七十里。(原缺
,明抄本作
《七闽记》)
火井一所纵,广五尺,二三丈。在蜀都者,时以竹板木投之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观视后,火转盛
,以盆著井上煮盐,得盐。后人以家烛火投井中,即灭息,至今不复燃也。(
《博
志》)
青城山,因滞雨崖崩,暴大至,在丈人观后,
百余丈,殿当其下,将忧摧坏。俄有坠石如岸,堰
向东,竟免漂陷。观中常汲溪
,以供日
,甚以为劳。自此暴
,常有
泉,直注厨内,其味甘香,冬夏不绝。(
《录异志》)
葛稚川云,余祖鸿胪少时,尝为临沅令。云,此县有名家,世寿考,或百岁,或八九十。后徙去,
孙转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后累世寿考。由此乃觉是宅所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
朱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此丹砂
因泉渐
井,是以饮其
而得寿。况乃饵炼丹砂而服之乎!(
《抱朴
》)
渝州滩
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为
趾采访使,以圆珠三斛买之。梁氏之居,旧井存焉。耆老传云,汲饮此
者,诞女必多
丽。里闾有识者,以
无益于时,遂以
石填之。迩后虽时有产女端严,则七窍四肢多不完全。异哉(州界有一
,
自双角山,合容州畔为绿珠江。亦犹归州有昭君村,村盖取
人生当名矣)!(
《岭表录异》)
陵州盐井,后汉仙者沛国张陵之所开凿。周回四丈,
五百(“五百”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四十尺
湘
宜界钟山,有峡(“峡”原作“破”,据明抄本、许本、黄本改。)数十里,其
即宜
江也,回环澄澈,
不可测。曾有渔人垂钓,得一金锁。引之数百尺,而获一钟,又如铎形。渔人举之,有声如霹雳,天昼晦,山川振动。钟山一面,崩摧五百余丈,渔人皆沉舟落
。其山摧
如削,至今存焉。或有识者云,此即秦始皇驱山之铎也。(
《玉堂闲话》)
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