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二十五(6/10)

洪武十一年,规定照京城同坛共同祭祀。

献礼官由守御武将行初献,文官行亚献、终献。

十三年,溧水县祭社稷,以牛醢代替鹿醢。

礼部说:“制度规定,祭物缺少的允许用其它物品代替。”皇帝说:“所谓缺少,是指非本地出产的。

溧水县本来有鹿,这是主管官吏故意随便简慢。

百官之所以能尽到职责办理人民之事务,是因为他们常存敬畏之心。

对神都疏忽.对人事又有什么畏惧呢。”命按刑法论罪。

于是敕命礼部下达天下郡邑,凡是祭祀必须备好祭品,如果非本地出产、无从购买的,听任其缺。

洪武十四年,令三献礼都由文职长官施行,武官不参加。

里社,每里一百户人家设立一座坛,祭祀五土五谷的神灵。

洪武三年,礼部说:古代祭祀日月的礼仪有六种。

《郊特牲》上说“郊祭大报天以日为主,以月为配”,这是第一种。

《玉藻》上说“在东门之外设朝日坛”,《祭义》上说“在束郊祭日,在西郊祭月”,这是第二种。

《小宗伯》“在四郊祭天,在柬郊祭日,在西郊祭月”,这是第三种。

《月令》孟冬“向天宗祈求来年”,天宗,就是日月之类,这是第四种。

《觐礼》“在束门之外拜日,返回在方明坛祭祀上下四方神明,在南门之外礼日,在北门之外礼月”,这是第五种。

“霜雪风雨没有定时,就荣祭日月”,这是第六种。

论说者以为随着郊祀来祭它们,不是正式的祭祀。

类似荣祭来举行祭祀,与诸侯觐见而行礼,不是常规的祭祀。

只有春分早上在束门外,秋分晚上在西门外举行祭祀,纔是正式和常规的做法。

因天地至尊,所以在元旦和二至日祭祀。

日月次于天地,春分阳气开始变长,秋分阴气开始变长,因而在二分祭祀,是符合阴阳的意义。

自从秦祭八神,六为月主,七为日主,雍又有日月庙。

汉郊祀太乙,朝日夕月改从周法。

常常在泰时郊天时,拂晓出行宫,向东拜日,向西拜月,又在殿下东西向拜日月。

宣帝在神山祭日,在莱山祭月。

魏明帝开始在束郊祭日,在西郊祭月。

唐在二分日,在都城东西早晨祭日晚上祭月。

宋人沿袭下来,升为大祀。

元郊坛以日月从祀,在二分日早晨祭日晚上祭月,皇庆年间提议造祭坛而没有实行。

而今应当考察古代正式祭祀的礼法,各设坛专祭。

朝日坛适宜建在城束门外,夕月坛适宣建在城西门外。

在春分祭日,在秋分祭月。

星辰就在月坛拊祭。

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祭祀仪程与社稷相同。

洪武二十一年,皇帝认为大明、夜明已经从祀,罢除了早晨祭日晚上祭月的祭祀。

嘉靖九年,皇帝说“大报天以日为主,以月为配。

大明坛应当与夜明坛不同。

况且日月照临,功德伟大。

太岁等神,一年有两祭,而日月星辰只有一次陪祭,道义上有所不安”

大学士张璁也认为缺少了礼数。

于是规定春分、秋分的祭祀按旧仪举行,而在朝阳门外建朝日坛,面向西;在阜城门外建夕月坛,面向东。

坛的形制有增减以示区别。

朝日坛,护坛地一百亩;夕月坛,护坛地三十六亩。

朝日坛没有从祀,夕月坛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坛,面向南柑祭。

春分的祭祀,在寅时,迎接日出。

秋分的祭祀,在亥时,迎接月出。

嘉靖十年,礼部上奏朝日、夕月仪程:朝日迎神四拜,饮福酒受胙肉两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饮福酒受胙肉送神都为两拜。

其余都照旧的仪程。

隆庆元年,礼部议定,束郊在甲、丙、戊、庚、壬年,西郊在丑、辰、未、戌年,由皇帝亲自祭祀。

其余年份派遣文职大臣代为举行祭祀朝日坛,武职大臣代为举行祭祀夕月坛。

三年,礼部上奏朝日仪,说:“正祭遇上风雨,就在坛前设临时休息的小帐篷,皇上在小帐篷行礼。

其上下坛祭献,都由太常寺孰事官代替。”皇帝说“准许”

洪武元年,谕令延臣在第二年春天举行藉田礼。

于是礼部官员钱用壬等人说:“漠郑玄说王社在藉田之中。

唐祝钦明说:‘先农就是社。

’宋陈祥道说:‘社是社,先农是先农。

藉田祭祀的是先农,不是社。

’至于祭享先农与皇帝亲耕同一天举行,礼法上没有明确记载。

只有《周语》中说:‘农正官举行藉礼。

’而韦昭注说:‘祭其神是为农事祈祷。

’到漠在藉田之日祭祀先农,而它的礼仪纔开始显著。

从晋到唐、宋沿袭不废。

政和年问,命令主管官吏祭享先农,皇帝只举行亲耕的礼仪。

南渡之后,恢复亲自祭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