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祖即位,特意选择解缙、胡广、杨荣等人值班文渊合,参预机要政务。
内阁官员参预政务从那时开始。
但那时,进入内阁的人都是编修、检校、讲读之官,不设置下属,不能够独断专擅各部门事务。
各部门上奏事宜,也不能够互相通报。
仁宗因为杨士奇、杨荣是束宫旧臣,升迁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仁宗时纔设置,内阁职位日渐尊崇。
此后杨士奇、杨荣等人都升迁为尚书之职,即使身居内阁,官位一定以尚书为尊贵。
景泰年间,王文开始从左都御史升为吏部尚书,进入内阁。
自那以后,诰敕房、制敕房都设置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无所不管,而内阁权力日渐加强。
世宗年问,三殿建成,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内阁名衔也随之改动。
嘉靖以后,他们在朝廷上的位置,品级排列的次序,都列在六部尚书之上。
吏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它的属官,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清吏司,各有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
送武三十一年增设文选司主事一人。
互筮十一年增设考功司主事一人。
尚书掌管天下官吏的选拔授予、封赏勋爵、考核政绩的政令,以甄别人才,辅佐天子治国。
实在是古冢宰职务,比其它五部犹为重要。
侍郎是他的副手。
司务掌管催促督察、稽查延误、注销、登记官署文书。
明初,设主事、司务各四人,为本部门的负责长官,有主事印信。
洪茎二十九年,改主事为司官,裁减司务二人。
各部都相同。
文选掌管官吏位次等级的升迁、改调之事,以辅佐尚书。
所有文官的品第有九品,每品有芷从二种,共为十八级。
不到九品称为未入流。
所有的选拔,每年有大选,有急选,有远方选,有岁贡就教选,问或还有拣选,有举人乞恩选。
当选人都登记在簿册,分清他们的品级,评定他们的资历成绩按次序升迁。
所有升迁必须任职期满,如果有缺员需要补充,不等到考任职期满。
称为推升。
类推推上一人,单推推上二人。
三品以上,九卿及翕都御史、祭酒,廷推推上二人或三人。
内阁,吏、兵二部尚书,廷推推上二人。
所有朝廷官员不从京外调入,王室姻亲不授内廷职位,大臣族亲不得任职科道官,僚属中有同族便以下避上。
外官才干与地方不相适应,便斟酌地方的繁简互相调换。
有传升、乞升的,一并上奏。
按代理官职、试用官职、实授官职定年资,以开设、裁并、兼摄适应繁简,以荐举、起废、征召举拔隐士遗贤,以带俸、添注寄托恩宠和冗余,以降调、除名控制罪过,以赴任里程督促吏治,以省亲休假体贴人情。
验封掌管封赏爵位、世袭祖荫、褒奖封赠、官吏数目的政务,以辅佐尚书。
所有爵位非社稷军功不得封赠,封号非特旨不得赠予。
或者世袭,或者不能世袭,都要颁发诰券。
衍圣公以及外戚承恩泽受封,不颁发诰券。
所有诰券,左右各一份,左诰券收藏于内府,右诰券颁发给功臣之家。
世袭封号则征验他的诰券,考核他的功过,核实他的宗支,以排列他的世代降除的等级。
土官便考察其应该承袭与否,转交文选司注、册拟文。
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各司领土兵的,便隶属于兵部。
所有世荫叙用,明朝初年,从一品到七品,都得以世荫一子继承其禄位。
洪武十六年,制定职官子孙荫叙。
正一品之子,用为正五品。
从一品之子,用为从五品。
正二品之子,用为正六品。
从二品之子,用为从六品。
正三品之子,用为正七品。
从三品之子,用为从七品。
正四品之子,用为正八品。
从四品之于,用为从八品。
正五品之子,用为正九品。
从五品之子,用为从九品。
正六品之子,于未入流中之上等职内叙用。
从六品之子,于未入流中之中等职内叔用。
正从七品之子,于未入流中之下等职叔用。
以后纔渐渐受到限制,京官三品以上,任职期满考核成绩显著,纔荫一子称为官生,出自特别恩赐的称为恩生。
所有封赠,公、侯、伯的追封,都递进一等。
三品以上政绩特别显著及死谏、死节、阵亡的,都得以追赠。
被任用便起初授以散官品衔,京官满一任,以及外官满一任而以政声最好的,都授予本身诰敕。
七品以上都可以推恩于他的祖:先。
五品以上的授予诰命,六品以下的授予救命。
一品,三代四轴。
二品、三品,二代三轴。
四品、五品、六品、七品,一代二轴。
八品以下的流内官,本身一轴。
一品轴用玉,二品轴用犀,三品、四品轴用鋈金,五品以下轴用角。
曾祖、祖父、父亲都和他们子孙的官位一样。
公、侯、伯比照一品。
外内受封号的妇女比照她们的丈夫或儿子的官位。
生前称封,去世称赠。
如果祖先有罪遇被谴便不封赠。
文官的散官品级有四十二级,按任职资历为差等。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橡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
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政耪能力突出授宣德郎。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政务能力突出授宣议郎。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外授封号的妇女的封号有九种。
公称某国夫人。
侯称某侯夫人。
伯称某伯夫人。
一品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
二品称夫人。
三品称淑人。
四品称恭人。
五品称宜人。
六品称安人。
七品称孺人。
凭借子孙受封的,加太字,丈夫在世则不加太。
所有封赠次数,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初制有四品一次,后省去,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
三个母辈不同时受封,两次封赠就依从高的品级。
父亲职务高于儿子,便升一级。
父亲应当停给,儿子遇继给别人作后嗣,都可以转封。
嫡母在世,不封生母,生母未封,不能先封其妻。
妻室的封赠,仅限于一个嫡妻一个继妻。
封赠之后因犯罪败落的,便要追夺。
稽勋掌管勋级、名册、死丧生养的政务以协助尚书。
文官勋级共有十等。
正一品,左、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正治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