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
都不隶属于户部。
总督仓场一人,掌管督察在京及通州等处的仓场粮食储备。
洪武初年,设置军储仓二十所,各设官吏主管其事。
永乐年问,迁都北京,设置京仓及通州各仓,由户部官员经营管理。
宣德五年,开始任命李昶为户部尚书,专门督察这件事,然后成为固定制度。
以后,或是尚书,或是侍郎,都不管理本部事务。
嘉靖十五年,又命兼管西蔸农事。
隆庆初年,废除兼领。
万历二年,另外拨派户部主事一人陪库,每天偕同管库主事收放银两,一季终结更替。
九年,废除,命令本部侍郎分别担任。
十一年,又设置。
二十五年,由右侍郎张养蒙督察辽饷。
四十七年,增设督饷侍良拉。
岂塑年间,有督渣饷、寇饷、塞主饷,增设了三四人。
天启五年,又增设督理钱法侍郎。
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其下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有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
巫筮六年,增设仪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
又增设仪制司主事一人,教习驸马。
弘治五年,增设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会同馆。
所管辖,铸印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万历九年革除一人。
尚书掌管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选拔举的政令。
侍郎辅佐他。
仪制司分别掌管各种礼文、宗亲封赏、选贡拔举、学校的事务。
天子即位,天子举行冠礼、大婚礼,册立皇太子、妃嫔、太子妃,献上皇帝母亲的徽号,,朝贺、朝见,大飨、宴飨,大射、宴射,便列举各种仪节详细进呈。
或者御前经传讲席、每日讲习、行亲耕礼、到国学考核学子考察学政、策问进士、殿试揭晓唱名、巡行****、御驾亲自出征、进献律历、进春、献俘、奏捷,或者皇太子出宫合、代理国事,亲王读书、出京去藩王府,皇帝子女诞生、命名,以及百官、受封号的妇女朝贺皇太子、后妃的礼仪,与各诸侯王国的礼仪,都要颁布礼仪程序于各部门。
所有传达制令、诰令,开读诏书、敕书、表、笺以及上下百官往来公文,都要授以仪程形式。
所有岁请册封宗室王、郡王、将军、中尉、妃、主、君,各自按其亲疏焉等级。
百官对于宗室藩王,署官称名而不称臣。
藩壬之臣对他的王称臣。
所有宗室、驸马都尉、内受封号的妇女、藩王的诰命,便会同吏部一起上奏请示。
所有各部门的印信,统一管理其制度。
内阁,银印,直纽,一寸七分见方,厚六分,秦李斯所割之玉箸篆文。
征西、镇朔、平羌、平蛮等将军,银印,虎形组,三寸三分见方,厚九分,柳叶形篆文。
宗人府、五军都督府,都是正一品,银印,三台,三寸四分见方,厚一寸。
六部都察院、各都司,都是正二品,银印,二台,三寸二分见方,厚八分。
衍圣公、张真人、中都留守司,都是正二品,各布政司,从二品,银印,二台,三寸一分见方,厚七分。
后来赐衍圣公三台银印。
顺天、应天二府,都是正三品,银印,二寸九分见方,厚六分五厘。
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京卫、各按察司、各卫,都是正三品,苑马寺、宣慰司,都是从三品,钢印,二寸七分见方,厚六分。
太仆寺、光棣寺、各盐运司,都是从三品,铜印,二寸六分见方,厚五分五厘。
鸿胪寺,各府,都是正四品,国子监、宣抚司,都是从四品,铜印,二寸五分见方,厚五分。
翰林院、左右春坊、尚窦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六部各司、宗人府经历司、王府长史司、各卫干户所,都是正五品,司经局、五府经历司、招讨司、安抚司,都是从五品,钢印,二寸四分见方,厚四分五厘。
各州,从五品,铜印,二寸三分见方,厚四分。
都察院经历司、大理寺左右司、五城兵马司,大兴、宛平、上元、江宁四县,僧录司、道录司、中都留守司经历司、断事司,各都司经历司、断事司,各卫百卢所、长官司,王府审理所,都是正六品,光禄司各署,各布政司经历司、理问所,都是从六品,钢印,二寸二分见方,厚三分五厘。
六科行人司、通政司经历司、工部营缮所、太常寺典簿厅、上林苑监各署、各按察司经历司、各县,都是正七品,中书舍人,顺i天应天二府经历司、京卫经历司、光橡寺典簿厅、太仆寺主簿厅、詹事府主簿廊、各卫经历司、各盐运司经历司、苑马寺主簿厅、宣慰司经历司,都是从七品,钢印,二寸一分见方,厚三分。
户部、刑部、都察院各照磨所,兵部典牧所,园子监绳愆厅、博士厅、典簿厅,鸿胪寺主簿厅,钦天监主簿厅,各布政司照磨所、各府经历司,王府纪善、典寅、典膳、奉祀、良医、工正各所,宣抚司经历司,都是正从八品,铜印,二寸见方,厚二分五厘。
刑部、都察院各司狱司,顺天应天二府照磨所、司狱司,鸿胪寺各署,国子监典籍厅,上林苑监典簿厅,内府宝钞等各库,御马仓、草仓,会同馆,织染所,文,思院,皮作局,颜料局,鞍辔局,宝源局,军器局,都税司,教坊司,留守司司狱司,各都司司狱司,各按察司照磨所、司狱司,各府照磨所、司狱司,王府长史司典簿厅、教授、典仪所,各府卫儒学、税课司,,阴阳学、医学、僧纲司、道纪司、各巡检司,都是正从九品,钢印,一寸九分见方,厚二分二厘。
各州县儒学、仓库、驿递、闸坝批验所、抽分竹木局、河泊所、织染局、税课局、阴阳学、医学、僧正司、道正司、僧会司、道会司,都没有入流,铜条记,宽一寸三分,长二寸五分,厚二分一厘。
以上都是直纽,九迭篆文。
监察御史,钢印,直纽,有眼,一寸五分见方,厚三分,八迭篆文。
总制、总督、巡抚和镇守、公差等官,铜关防,直纽,宽一寸九分五厘,长二寸九分,厚三分,九迭篆文。
外国王印三等:金,镀金,银。
磨损便替换供给。
所有吉祥符瑞,辨明名物,不要奏请封禅以致动荡皇上心意。
用学校制度培养文入学士,用贡举的办法收罗人才,用乡饮酒礼教导按年龄大小相礼让,用养老尊敬老人,用制度规定等级威严,用体恤贫困推广仁政,用表彰昭示勉励,以出谋献策集众议事知晓利弊,用宫廷发出的禁令遏制奸滑之民。
祠祭司分管各种祭祀典礼以及天文、帝后的丧葬、宗庙谧讳的事务。
所有祭祀有三种,即天神、地神、人鬼。
辨明其大祀、中祀、小祀而恭敬供奉。
谨慎其祭坛、祠庙、陵墓而多次察看。
清洁牺牲和美酒、瑞玉和缣帛、谷物粢盛和肉羹、水陆痉埋焚烧的物品,次第其拊祭配享、陪祭、功德的高低而按顺序进行。
天下神只在祀典中的,便察考于法令,传达给有关部门,按时恭敬地从事那些祭祀之事。
督促天文历法官向全国颁市历法天象。
出现日食月食,发文告知内外有关部门救护。
有灾异之象立即上奏,严重的奏请祭祀告神修身反省。
所有丧葬、祭祀,贵贱有等级差别,都要规定其仪程准则颁布实行。
所有谧号,皇帝十七宇,皇后十三字,妃、太子、太子妃都是二字,亲王一字,郡王二字,以字为差等。
功勋外戚、文武大臣奏请葬祭封赠谧号,必须发文给有关部门,考察品行才能,附以公论,拟定意见上奏。
那些侍从勤劳,死于忠谏的,官位品级没有达到应该赠谧的标准,都可以特别封赐。
所有先帝先后的诞辰,祭祀于陵墓,停止上朝处理事务但不停止办公。
所有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巫师、音乐、僧道之人,都登记管理他们,有发起编造妖妄的人惩罪不可赦免。
主客司分管各番国朝见进贡接待赏赐之事。
各番国朝见进贡,辨明其进贡道路、进贡使节、进贡物品的远近多少丰厚简约的数目,来决定番王或番王使者的迎来送往、宴会犒劳、住宿、粮食草料的不同等级的礼节,赏赐的差别。
所有贡品必须查点,然后送到内府,有附载的货物,便给付所值。
如果番国请求承继封号,便派遣使者颁布册命于他的国内。
使节还朝,上奏番国的风土人情、地理特产的事宜,赠送礼节仪式的礼数。
所有番国有保卫边塞的功劳,便颁发敕印封赏他。
各番国派遣使者往来,有诰敕便检验诰敕,有勘籍便检验勘籍,不许擅自混入。
土官朝见进贡,也检验勘籍。
他们返回,便用镂金敕谕送行,必须和铜符相当。
所有分辨言语,翻译文字,送迎馆伴,考核四夷馆译字生、翻译人员是否胜任,而严禁他们勾结外邦泄露机密。
所有朝廷赏赐的典制,各省土特物产的进贡,都要掌管。
精膳司分管宴飨、食品餐具、美酒膳食之事。
所有皇上赐予百官礼食,称为宴,称为酒饭,分成上中下三等,看其品位禄秩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