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五十(6/10)

太仆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正堡十一年增设一人。

寺丞四人,正六品。

它的下属,主簿厅,主簿一人,从七品。

常盈库,大使一人。

所管辖的有,各牧监,监正一人,正九品,监副一人,从九品,录事一人,后来监正、监副、录事都革除。

各群,群长一人,后来革除。

卿掌管牧马的政令,以听命于兵部。

少卿一人辅助太仆寺事务,一人督管军营马,一人督管京畿马。

寺丞分管京卫、京郊内以及山东、河南六郡养牧、寄养马匹。

济南、兖州、束昌、开封、彰德、卫辉。

凡是军民饲养牧马,根据他的人手产业,给予他种马。

公马十分之二,母马十分之八,,为一群。

南方以四匹母马、一匹公马焉一群。

每年征用他的马驹,称为备用马,整治其马力供给将士。

将士够用,则寄养放牧于京郊地区的府州县,肥瘦增加损耗,登记它的毛色年龄而不时查看。

长到三年偕同御史一人印烙印,挑选那些健壮的好马而淘汰那些体弱的劣马。

那些草场已经开垦成农田的,每年收取它的租金,遇到灾害便取出以资助买马。

那些赔偿折合交纳,便征收马金交纳给兵部。

主簿掌管检察公文。

大使掌管库存马金。

起初,洪武四年,设置群牧监于答答失里营所,跟随水草便利建官署,专门掌管放牧喂养。

六年,又在滁州设置群牧监,不久改为太仆寺,官阶从三品,设卿、少卿、寺丞,又设首领官知事、主簿各一人。

七午,增设牧监、群官二十七处,隶属太仆寺。

不久定群牧监官阶品级。

令,正五品;丞,正六品;镇抚,从六品;群头十人,吏目一人,省注。

十年,增加设置滁阳等各牧监以及所属各群。

改牧监令、丞为监正、监副。

监正,从八品;监副,正九品;御良,从九品。

后来又定监正为正九品。

二十二年,规定滁阳等十二牧监,每监设监正一人,监副二人,录事一人。

来安等一百二十七群,每群设群长一人。

起初设群副二人,到遣时革除。

二十三年,增加设置江东、当涂二牧监及所属各群。

又罢除盅室等五十四群,改置永安等七群,确定为十四个牧监,滁阳、大兴、香泉、仪真、定逮、天长、长淮、江都、包堡、还堕、垄东、溧水、当涂、舒城。

群有九十七个。

大胜关、塑子、船兴、保宁、草堂五群,隶属滁坠监。

永安、如皇、沿海、保全、塑旦、永昌、塞童七群,隶属大兴监。

左堡、铜城、永丰、龙胜、龙山、永宁、新安、庆塞、塞塞九群,隶属香泉监。

华阳、寿宁、广陵、善应四群,隶属仪真监。

龙江、龙安、万胜、龙泉四群,隶属定远监。

玉量、怀德、招信、得登、亟安五群,隶属玉量监。

量董、旦五、型旦、直旦、围旦、草平六群,隶属长淮监。

万宁、广生、万骥、顺德、大墨、骥宁、岂垄七群,隶属垄都监。

句查、易风、仍信、福胙、通德、承仙、上容、政仁、练塘、寿安十群,隶属句容监。

举福、从山、明义、永定、福贤、崇来、永城、永泰、奉安九群,隶属溧阳监。

开宁、泉水、惟政、清化、神泉、新亭、长泰、光泽八群,隶属江柬监。

仪凤、仙坛、立信、归政、丰庆、安兴、游山、永宁八群,隶属溧水监。

互塑、永保、化洽、姑熟、繁昌、多福、丹阳、德政八群,隶属当涂监。

枣林、海亭、伏龙、龙河、会龙、九龙、万龙七群,隶属舒城监。

二十八年,全部罢除群牧监,把它的马匹隶属有关部门牧养。

三十年,设置行太仆寺于北平,官阶如同太仆寺。

建文年间,提升寺丞官阶品级,以前六品,升为五品。

又改它的首领官官职名称,增设录事,以及典厩、典牧二署,锈駚等十八群,滁阳等八牧监,龙山等九十二群。

成祖恢复旧有制度0永乐元年,改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

十八年,定都北京,于是以行太仆寺为太仆寺。

洪熙元年,恢复称为北京行太仆寺。

正统六年确定焉太仆寺。

以前在滁州的,改为南京太仆寺。

寺丞,起初设四人。

正统年间,又增加八人,共十二人,以一人兼任京卫,一人兼任顺德、广平二府,一人兼任开封、卫辉、彰德三府,九人分别兼任顺天、保定、真定、河间、永平、大名、济南、兖州、束昌九府孳牧、寄牧各马匹。

弘治六年,革除四人。

巫婆九年,又增加一人,专管寄牧之事。

嘉靖八年,又革除三人,共六人分别兼任,每三年轮换,而把寄牧之事令府州县兼管。

隆庆三年,又革除三人,只设三人,以一人提督库藏兼协助管理京边,二人分管东西二路各马政。

鸿胪寺,卿一人,正四品,左、右少卿各一人,从五品,左、右寺丞各一人,从六品。

它的下属,主簿厅,主簿一人,从八品。

司仪、司宾二署,各有署丞一人,正九品,鸣赞四人,从九品,后来增设五人。

序班五十人,从九品。

嘉靖三十六年革除八人。

万历十一年又设六人。

鸿胪掌管朝会、宾客、吉凶礼仪的事务。

所有国家大型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会、御前讲席、册封、进呈日历、进春、传达制令、报告捷报,各自履行其责。

外地官入朝觐见,各蕃王入朝进贡,以及百官使臣的复命、谢恩,有的召见有的推辞,都由鸿胪上奏引见。

每年正旦、上元、重午、重九、长至赐假、赐宴,四月赏赐字扇、寿缕,十一月赏赐戴暖耳,陪祀完毕,颁赐胙肉,都要赞唱百官行礼。

司仪掌管陈设、引奏,外官来京朝见,必须先在鸿胪寺演练仪式。

司宾掌管外国朝贡的使节,辨明他的等级而教导他们拜跪的仪节。

呜赞掌管赞唱导引礼仪。

所有内赞、通赞、对赞、接赞、传赞都要履行职责。

序班掌管侍班、齐班、纠正礼仪以及传达赞唱。

开初,昊元年设置侍仪司,官阶从五品。

洪武四年,定为侍仪使,从七品,引进使,正八品,奉班都知,正九品,通赞、通事舍人,从九品,都是七品以下官员。

九年,改为殿庭仪礼司,设置使一人,正七品,副职三人,正八品,承奉一人,从八品,鸣赞二人,正九品,序班十六人,从九品,九关通事使一人,正八品,副职六人,从八品。

十三年,改使为司正,分左、右司副各一人,增加序班至四十四人,革除承奉,增设司仪四人。

二十二年,增设左、右司丞四人,正九品。

三十年,开始改为鸿胪寺,提升品级为正四品,设官员六十二人。

卿以下人数、品级如同上文所列。

又设外夷通事隶属于它。

建文年间,升少卿以下品级。

少卿升正五品,寺丞升正六品。

又改它的首领官官职名称,与鸣赞、序班都提升品级。

罢除司仪、司宾二署,而以行人隶属鸿胪寺。

成祖初年,全都恢复旧制。

尚宝司,卿一人,正五品,少卿一人,从五品,司丞三人,正六品。

呈元年只是设一人,后增加二人。

掌管宝玺、符牌、印章,而辨明其使用范围。

宝玺有二十四枚,旧寅十七枚,嘉靖十八年,增加制造的有七枚。

称为“皇帝奉天之宝”,为唐、宋传玺,祭祀天地使用它。

若是诏诰和赦令,便用“皇帝之宝”;册封、赏赐犒劳,则用“皇帝行实”;诏令亲王、大臣以及调兵,便用“皇帝信宝”;上加尊号,便用“皇帝尊亲之宝”;告谕亲王,便用“皇帝亲亲之宝”

其中“天子之宝”,用于祭祀山川、鬼神;“天子行宝”,用于册封外国及赏赐犒劳;“天子信宝”,用于招抚边远蛮荒之人及征调。

诏令用“制诰之宝”;敕令用“敕命之宝”;奖励大臣,用“广运之宝”;敕令谕告来京朝见的官员,用“敬天勤民之宝”

若是“御前之宝”“表章经史之宝”“钦文之宝”,便图书文史等使用它们。

世宗增加制作,制“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制“大明受命之宝”,制“巡狩天下之宝“,制“垂训之宝”,制“命德之宝”,制“讨罪安民之实”,制“敕正万民之宝”

太子的宝印一枚,称焉“皇太子之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