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中,漕运总兵官杨茂言:“每岁自张家湾舍舟,车转至都下,雇值不赀。旧通惠河石闸尚存,二尺许,修闸潴
,用小舟剥运便。”又有议于三里河从张家湾烟墩桥以西疏河泊舟者。下廷臣集议,遣尚书杨鼎、侍郎乔毅相度。上言:“旧闸二十四座,通
行舟。但元时
在
墙外,舟得
城内海
湾。今
从皇城金
河
,故
不可复行。且元引白浮泉往西逆
,今经山陵,恐妨地脉。又一亩泉过白羊
山沟,两
冲截难引。若城南三里河旧无河源,正统间修城壕,恐雨多
溢,乃穿正
桥东南洼下地,开壕
以
之,始有三里河名。自壕
八里,始接浑河。旧渠两岸多庐墓,
浅河窄,又须增引别
相济。如西湖草桥源
玉匠局、
跑等地,泉不
远。元人曾用金
,汹涌没民舍,以故随废。惟玉泉、龙泉及月儿、柳沙等泉,皆
西北,循山麓而行,可导
西湖。请浚西湖之源,闭分
清龙闸,引诸泉
从
梁河,分其半由金
河
,馀则从都城外壕
转,会于正
门东。城壕且闭,令勿
三里河并
。大通桥闸河随旱涝启闭,则舟获近仓,甚便。”帝从其议。方发军夫九万修浚,会以灾异,诏罢诸役。所司以漕事大,乃命四万人浚城壕,而西山、玉泉及抵张家湾河
,则以渐及焉。越五年,乃敕平江伯陈锐,副都御史李裕,侍郎翁世资、王诏督漕卒浚通惠河,如鼎、毅前议。明年六月,工成,自大通桥至张家湾浑河
六十馀里,浚泉三,增闸四,漕舟稍通。然元时所引昌平三泉俱遏不行,独引一西湖,又仅分其半,河窄易盈涸。不二载,涩滞如旧。正德二年尝一浚之,且修大通桥至通州闸十有二,坝四十有一。
白漕者,即通济河。源地,经密云县雾灵山,为
河川。而富河、罾
河、七渡河、桑乾河、三里河俱会于此,名曰白河。南
经通州,合通惠及榆、浑诸河,亦名潞河。三百六十里,至直沽会卫河
海,赖以通漕。杨村以北,势若建瓴,底多淤沙。夏秋
涨苦潦,冬
微苦涩。冲溃徙改颇与黄河同。耎儿渡者,在武清、通州间,尤其要害
也。自永乐至成化初年,凡八决,辄发民夫筑堤。而正统元年之决,为害尤甚,特敕太监沐敬、安远侯柳溥、尚书李友直随宜区画,发五军营卒五万及民夫一万筑决堤。又命武
伯朱冕、尚书吴中役五万人,去河西务二十里凿河一
,导白
其中。二工并竣,人甚便之,赐河名曰通济,封河神曰通济河神。先是,永乐二十一年筑通州抵直沽河岸,有冲决者,随时修筑以为常。迨通济河成,决岸修筑者亦且数四。万历三十一年从工
议,挑通州至天津白河,
四尺五寸,所挑沙土即筑堤两岸,著为令。
嘉靖六年,御史吴仲言:“通惠河屡经修复,皆为权势所挠。顾通等八闸遗迹俱存,因而成之,为力甚易,岁可省车费赀二十馀万。且历代漕运皆达京师,未有贮国储于五十里外者。”帝心以为然,命侍郎王軏、何诏及仲偕相度。軏等言:“大通桥地形
白河六丈馀,若浚至七丈,引白河达京城,诸闸可尽罢,然未易议也。计独浚治河闸,但通
闸在通州旧城中,经二
门,南浦、土桥、广利三闸皆闤阓衢市,不便转挽。惟白河滨旧小河废坝西,不一里至堰
小坝,宜修筑之,使通普济闸,可省四闸两关转搬力。”而尚书桂萼言不便,请改修三里河。帝下其疏于大学士杨一清、张璁。一清言:“因旧闸行转搬法,省运军劳费,宜断行之。”璁亦言:“此一劳永逸之计,萼所论费广功难。”帝乃却萼议。
丰环香河者,浚自成化间,运粟十馀万石以饷蓟州东路者也。后堙废,饷改蓟州给,大不便。嘉靖四十五年从御史鲍承荫请,复之,且建三闸于北济、张官屯、鸦鸿桥以潴
。
永乐四年八月,北京行言:“宛平昌平西湖、景东
栏庄及青龙华家瓮山三闸,
冲决岸。”命发军民修治。明年复言:“自西湖、景东至通
,凡七闸,河
淤
。自昌平东南白浮村至西湖、景东
河
一百里,宜增置十二闸。”从之。未几,闸俱堙,不复通舟。
白塔河者,在泰州。上通邵伯,下接大江,斜对常州孟渎河与泰兴北新河,皆浙漕间也。自陈瑄始开。宣德间,从赵新、陈祚请,命瑄役夫四万五千馀人浚之,建新闸、潘家庄、大桥、江
四闸。正统四年,
溃闸
,都督武兴因闭不用,仍自瓜洲盘坝。瓜洲之坝,洪武中置,凡十五,列东西二港间。永乐间,废东坝为厂,以贮材木,止存西港七坝。漕舟失泊,屡遭风险。英宗初年,乃复浚东港。既而巡抚周忱筑坝白塔河之大桥闸,以时启闭,漕舟稍分行。自镇江里河开浚,漕舟
甘
、新港,径渡瓜洲;而白塔、北新,皆以江路险远,舍而不由矣。
昌平河,运诸陵官军饷也。起巩华城外安
卫漕者,即卫河。源河南辉县,至临清与会通河合,北达天津。自临清以北皆称卫河。详
本《志》。
仪真赴淮安,盘坝淮。江
则设坝置闸,凡十有三。浚扬
桥河至黄泥湾九千馀丈。永乐间,浚仪真清江坝、下
港及夹港河,修沿江堤岸。洪熙元年浚仪真坝河,后定制仪真坝下黄泥滩、直河
二港及瓜洲二港、常州之孟渎河皆三年一浚。宣德间,从侍郎赵新、御史陈祚请,浚黄泥滩、清江闸。成化中,建闸于仪真通江河港者三,江都之留
通江者二。已而通江港
。弘治初,复开之,既又于总港
建闸蓄
。仪真、江都二县间,有官塘五区,筑闸蓄
,以溉民田,豪民占以为业,真、扬之间运
阻梗。嘉靖二年,御史秦钺请复五塘。从之。万历五年,御史陈世宝言:“仪真江
,去闸太远,请于上下十数丈许增建二闸,随湖启闭,以截
江之船,尽令
闸,庶免迟滞。”疏上,议行。
蓟州河者,运蓟州官军饷也。明初,海运饷蓟州。天顺二年,大河卫百
闵恭言:“南京并直隶各卫,岁用旗军运粮三万石至蓟州等卫仓,越大海七十馀里,风涛险恶。新开沽河,北望蓟州,正与
、沽河直,袤四十馀里而径,且
,其间阻隔者仅四之一,若穿渠以运,可无海患。”下总兵都督宋胜、巡
御史李
行视可否。胜等言便,遂开直沽河。阔五丈,
丈五尺。成化二年一浚,二十年再浚,并浚鸦鸿桥河
,造丰
县海运粮储仓。正德十六年,运粮指挥王瓒言:“直沽东北新河,转运蓟州,河
浅,
至方可行舟。边关每匮饷,宜浚使
广。”从之。初,新河三岁一浚。嘉靖元年易二岁,以为常。十七年浚殷留庄大
至旧仓店百十六里。
明年六月,仲报河成,因疏五事,言:“大通桥至通州石坝,地势四丈,
沙易淤,宜时加浚治。
河主事宜专委任,毋令兼他务。官吏、闸夫以罢运裁减,宜复旧额。庆丰上闸、平津中闸今已不用,宜改建通州西
关外。剥船造费及递岁修艌,俱宜酌
。”帝以先朝屡勘行未即功,仲等四阅月工成,诏予赏,悉从其所请。仲又请留督工郎中何栋专理其事,为经久计。从之。九年擢栋右通政,仍
通惠河
。是时,仲
为
州知府,
所编《通惠河志》。帝命送史馆,采
《会典》,且颁工
刊行。自此漕艘直达京师,迄于明末。人思仲德,建祠通州祀之。
大通河者,元郭守敬所凿。由大通桥东下,抵通州丽庄,与白河合,至直沽,会卫河
海,长百六十里有奇。十里一闸,蓄
济运,名曰通惠。又以白河、榆河、浑河合
,亦名潞河。洪武中渐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