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哥哥的儿子朱文正任大都督,调度指挥朝廷、地方各路军队。
京城内外设置一大一小两个场,分别训练四十八卫的士兵。
后来,大都督府又分成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
洪武四年,士兵的数目为二十万七千八百多人。
成祖将京军卫增加到七十二个。
又将步骑军分成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也称他们为五军。
每年征调中都、山东、河南、大宁的军队轮番到京城守卫,隶属京军。
设置提督内臣一名,武臣二名,掌号头官二名;大营设坐营官一名,把总二名;中营设坐营官一名,马队把总、步队把总各一名。
左右掖、哨官也如此。
又有十二营,负责伴随皇帝的马队官兵,设置把总二名。
还有围子手营,负责操练当值的叉刀手和京卫中的步兵官军,设置坐营官一名,统率四个司,用一、二、三、四作为名号,各设把总二名。
还有幼官舍人营,负责操练京卫中的幼官和世袭武官的子弟应袭舍人,设坐营官一名,四个司各设把总一名。
这就是五军营的部署。
后来,获得边境外三千降服的人,建立营分成五司。
一司掌管大驾龙旗、宝纛、勇字旗、负御宝以及兵仗局器物当值官军。
一司掌管左右二十队勇字旗、大驾旗纛金鼓当值官军。
一司掌管传令营旗牌,御用监盔甲、尚冠、尚衣、尚履器物当值官军。
一司掌管大驾勇字旗、五军红盔贴直军当值官军。
一司掌管杀虎手 马轿以及前哨马营当值明甲官军、随侍营随侍束宫官舍、辽东备御回还官军。
提督内臣二名,武臣二名,执掌号头官二名,坐司官五名,见操把总三十四名,当值把总十六名,明甲把总四名。
这就是三千营的部署。
后来,征讨交趾,获得使用火器的方法,设立军营演习。
提督内臣、武臣,执掌号头官,都比照三千营的制度设置,也分为五军。
中军,设坐营内臣一名,武臣一名。
它下属的四个司,各设监枪内臣一名,把司官一名,把总官二名。
左、右掖,左、右哨都如此。
又因获得都督谭广的五千匹马,设置五千下营,负责演练火器以及跟随皇帝的护卫马队官军。
设坐营内臣、武臣各一名,它属下的四个司,各设把司官二名。
这就是神机营的部署。
平时,五军营操练结营布阵,三千营操练巡视警备,神机营操练火器。
皇帝出征,皇帝的大营便位于正中,五军分别驻扎在四周,步兵在肉骑兵在外,骑兵之外是神机营,神机营之外是长围,方圆二十里,在这中间割草打柴。
三大营的制度就是这样。
洪熙年间,开始任命一名武臣全面管理营中政务。
宣德五年,按照成国公朱勇的意见,挑选京卫中的士兵隶属五军进行训练。
第二年,命令科道以及锦衣官核实各卫的士兵数目。
皇帝征讨朱高煦以及打败兀良哈,都是依靠京营取得胜利。
正统二年,又因为朱勇的意见,下令锦衣等卫、守陵卫士兵保留各自人数的一半,其中当值的旗校官隶属锦衣卫监督操练,其余的全部归属三大营。
土木之难,京军几乎全部覆灭。
景帝任用于谦为兵部尚书。
于谦认为三大营各有各的命令,临时调遣,士兵与将领互相不熟悉,于是请求从各营挑选十万精兵,分成十个营进行操练。
每个营设都督一名,号头官一名,都指挥二名,把总十名,领队一百名,管队二百名。
从三个营的都督中推选一人充当总兵官,用宦官监督,任命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做提督。
其余军士返归原来的营,称为老家。
京军的制度变革了一次。
英宗恢复帝位,于谦被杀,团营被废除。
宪宗登上皇位,恢复团营,增到十二个。
成化二年,再次废除。
命令分作一等、次等进行训练。
不久挑选获得一等军十四万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