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府僚,那么包括卿等在内,遇事得向上陈述,让太子知道,太子有时可能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一定会说这是府僚让他这么做的,于是隔阂就容易产生。朕之所以又特别设置宾客、谕德等官,是想让他们辅成太子的德性,并且挑选名儒担任,就是这个缘故。昔日周公教育成王严格整顿军队,召公教导康王设立皇家六师,这么做都是为了居安思危,不忘武备。因为即位之君,生长于富贵,受宠于安逸的生活中,不熟悉军队,一有缓急,便不知所措。所以周、召二公之言,你们都要牢记心中。”
这一年,太祖下令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余人,到宫禁为太子伴读。国琦等到谨身殿回答太祖的问题,他们容貌俊秀,应对详细,出语不俗。太祖十分高兴,因此对殿中侍御史郭渊友等说“:这些学生熟悉文学艺术,但是与太子相处,应当使他们心术端正,不致轻浮、奢侈,这样对太子的品行也有帮助。”不久,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
在此之前,太祖下令修建大本堂,将古今地图书籍充斥其中,然后征求四方名儒教育太子诸王,轮流昼夜值班,挑选才智出众之士充当伴读。太祖时常赐宴赋诗,与他们商榷古今之事,评论文章。太祖命诸儒写成《钟山龙蟠赋》。有一次,太祖摆酒欢饮,兴致盎然,自作《时雪赋》,赐给东宫官。下令三位老师、谕德朝贺东宫,东宫予以答拜。又命东宫及王府官吏编辑可以作为借鉴的古人之事,训谕太子诸王。四年春,太祖命人制作《大本堂玉图记》,赐给太子。
十年,太祖下令从今开始政事全部交给太子处理,然后由太子上奏。他嘱咐太子道“: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通达人情,明白事理,遇事故能处理得当。而守成之君生长于富贵,若非平日磨练,很少有不犯错的。所以我特地命你每日面对群臣,听断诸司所陈之事,以熟悉国政。惟有仁爱之心不至于对人残暴,惟有处事英明不至于被奸佞所惑,惟有勤俭持政不至于沉溺于安逸,惟有当机立断不至于拘泥于文法。所有这些都须用心来权衡。我自有天下以来,还未曾有过空闲之日,我对所有事务都惟恐有丝毫不妥之处,惟恐辜负上天的托付。所以总是头顶星星上朝,夜半时分入寝,这些你都亲眼所见。你如果也能身体力行,那便是天下之福啊。”当时,太祖下令儒臣为太子讲解《大学衍义》。二十二年,设置詹事院。
二十四年八月,太祖命太子巡视、安抚陕西。在此之前,太祖以应天、开封为南、北京,临濠为中都。御史胡子祺上书说道“:天下地势优越可作为首都的地方有四个。河东地势较高,控制西北,尧帝曾以它为都,但这个地方十分寒冷。汴梁连着黄河、淮水,宋朝曾以它为都,但它地势平旷,无险可凭。洛阳,周公曾卜卦,认为它可做都城,周、汉迁都于此,但嵩、邙没有肴殳函、终南之险要,涧、绶、伊、洛没有泾、渭、灞、氵产之雄壮。而拥有众多河山的优点,可以位于诸侯之首,控制天下的莫过于关中了。”太祖觉得他说得有理。到这时,太祖便对太子说:“天下山川只有秦地可称得上险固,你可以前去察看当地风俗,慰劳秦地父老子弟。”于是选择文武诸臣护随太子前行。太子出发后,太祖派使臣前往嘱咐太子:“你昨日渡江,雷声忽然起于东南,引导你前行,这是威震之兆啊。但是,十天来一直久阴不雨,占卜有阴谋发生,你应当谨慎行事,在驻地严加防守,施仁布惠,以改变天意。”太祖仍再三告诫随行诸臣经常报告太子的行踪。
太子从陕西返回京城,献上陕西地图,然后就病了。太子在病中上奏经略建都之事。第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去世,太祖为之痛哭。礼官商议办丧日期,请求改日。等到可以脱掉丧服时,太祖不忍。经礼官请求,才脱下丧服上朝。八月十一日,太子附葬于孝陵东侧,谥号为懿文。
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屡犯过错,太子总是从中调解保护,他们才得以返回藩地。有人告发晋王企图谋反,太子在太祖面前流着泪请求,太祖才感悟。太祖当初将兄长的儿子朱文正、姐姐的儿子李文忠及沐英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高皇后也将他们视如己出。太祖有时因事对他们责罚过重,太子总是告诉高皇后,进行劝慰,太子仁慈的天性就是这样。太子元配妃子常氏,继妃吕氏。共生有五子,依次为:雄英、建文皇帝、允火通、允火坚、允熙。建文元年(1399),太子被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即帝位后,又称他为懿文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