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难而转败为胜,朱高煦功劳很大。成祖认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负,恃功骄纵,经常违法。
成祖即位后,命朱高煦率军前往开平防守边境。当时朝廷正在商议立储之事,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喜欢朱高煦,常常在成祖面前称赞他功劳很大,几乎废立长子。成祖最终还是认为长子仁爱、贤能,况且是太祖所立,而朱高煦过失又多,没有改立朱高煦。永乐二年(1404),仁宗立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藩地为云南。朱高煦说:“我有何罪,要被排斥到远隔万里之地。”不肯前往。朱高煦跟随成祖巡幸北京,极力请求与其子一起返回南京。成祖不得已,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朱高煦求得天策卫为护卫,动不动就自比为唐太宗。不久,他又乘机请求增加两护卫,其所作所为更加放纵。成祖曾命他与仁宗一起谒拜孝陵。仁宗身体肥硕,且有足疾,在雨中由使臣搀扶行走,还常常失足。朱高煦便从后说道:“前人失足,后人知警。”当时是皇太孙的宣宗,在其后应声道:“更有后人知警啊。”朱高煦回首失色。朱高煦身高七尺余,动作轻捷,善于骑射,两腋皮肤长似数片龙鳞。朱高煦依仗自己威武雄壮,又每次随军北征,跟在成祖左右,便经常在成祖面前挑拨是非,陷害东宫,因为他的谮言,使解缙致死,黄淮等人被捕下狱。
十三年五月,朱高煦改封青州,又不想前往。成祖才开始怀疑他,赐诏说道:“你既已受封藩地,岂可常居守邸。前因云南遥远,害怕前往,而今封于青州,又托故欲留,前后恐非实意,此命更不可辞。”但是朱高煦仍拖延自如。私自挑选各卫壮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属兵部,纵使他们四处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将他们擒获惩处。朱高煦大怒,手持铁勺击杀徐野驴,对此无人敢言。朱高煦于是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成祖听说后十分生气。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尽获其违法之事数十桩,于是对他予以切责,褫夺其冠服,将他囚禁于西华门内,并准备将他废为庶人。仁宗流泪力救,成祖乃削其两护卫,处死其左右狎昵数人。第二年三月迁封乐安州,命其即日启程。朱高煦到乐安后,心中怨恨,便急于谋反。仁宗多次以信警告,他却不肯悔改。
成祖北征而死。朱高煦之子朱瞻圻当时正在北京,窥视朝廷情况,迅速报告其父,一昼夜信使往返六七次。朱高煦也连日派人潜入京城,伺机叛乱。仁宗获悉后,反而更厚待他。写信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其岁禄,赏赐数以万计,然后仍命其返回藩地。封其长子为世子,其他儿子均为郡王。在此之前,朱瞻圻怨恨父亲杀死其母,屡次揭发父亲罪过。成祖听后说:“你们是父子,你这么做于心何忍呢?”现在朱高煦入朝,则将朱瞻圻前后窥报朝中情况一事全部上奏皇上。仁宗于是将朱瞻圻召来说道“:你在父子兄弟之间,谗害至此,我念你年纪尚幼,不处死你。”乃命朱瞻圻守护凤阳皇陵。
不久,仁宗去世,宣宗从南京前往奔丧。朱高煦企图在路上伏击,因行动仓促,未能成功。宣宗即帝位后,对朱高煦及赵王的赏赐比其他王府优厚。朱高煦有一天向宣宗提出请求,同时敷陈利国安民四事。宣宗命有关官员将其建议予以实施,又复信答谢。并因此对群臣说:“皇祖曾嘱咐先皇,说皇叔存有二心,应当加以防备。但先皇十分厚待皇叔。而今皇叔所言,果然出于一片诚心,说明他已革心洗面,皇祖此话可以不听从。”以后朱高煦提出任何请求,宣宗都委曲顺从。而朱高煦则更加放肆。
宣德元年(1426)八月,朱高煦终于谋反。他派遣亲信枚青等潜至京城,约集旧功臣为内应。英国公张辅将他们逮捕,并予以上奏。当时朱高煦已与山东都指挥靳荣等约定,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夺取了相邻郡县所有马匹。设立五军:指挥王斌统领前军,韦达统领左军,千户盛坚统领右军,知州朱恒统领后军,诸子各自监督一军,朱高煦亲自统率一军。世子朱瞻坦留守,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统领四哨。部署已定,朱高煦又伪授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御史李。。因父丧在家守丧,朱高煦招他前来,李。。拒不从命,并改名换姓,抄小路赶往京城禀报谋反一事。宣宗仍不忍用兵,而派宦官侯泰前去送信。侯泰一到,朱高煦便大军压阵会见侯泰,他南面而坐,对侯泰大声说道“:永乐年中皇上听信谗言,削除我的护卫,将我迁徙乐安。仁宗也仅以黄金、丝帛对我加以引诱,我岂能这样郁郁不乐地生活?你回去答复宣宗,迅速将奸臣夏原吉等捆绑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侯泰非常害怕,面对朱高煦只是连连卑恭应答而已。返回京城后,宣宗问起汉王说了些什么话,治兵情况如何,侯泰都不敢如实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