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用调兵火符遣人诇京师。乃罢朝弼,以其子昌祚嗣,给半禄。朝弼怏怏,益放纵。葬母至南京,都御史请留之。诏许还滇,毋得预滇事。朝弼恚,欲杀昌祚。抚按交章言状,并发其杀人通番诸不法事,逮系诏狱论死。援功,锢之南京,卒。
昌祚初以都督佥事总兵官镇守,久之嗣公爵。万历元年,姚安蛮罗思等叛,杀郡守。昌祚与都御史邹应龙发土、汉兵讨之,破向宁、鲊摩等十余寨,犁其巢,尽得思等。十一年,陇川贼岳凤叛附缅甸,挟其兵侵旁近土司。昌祚壁洱海,督裨将邓子龙、刘綎等斩木邦叛酋罕虔,以暑瘴退师。明年复攻罕虔故巢,三道并入,擒其酋罕招等,又破缅兵于猛脸。岳凤降。论功加太子太保,悉食故禄。复以次平罗雄诸叛蛮,再赐银币。缅兵攻猛广,昌祚会师壁永昌,缅人遁,追击至那莫江,瘴作而还。二十一年,缅人复入寇,昌祚逐之。连战俱捷,遂傅于缅,会群蛮内乱乃还。
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昌祚出,佥事杨寅秋不避道,昌祚笞其舆人。寅秋诉于朝,下诏切责。已,以病,命子叡代镇。武定土酋阿克叛,攻会城,胁府印去。叡被逮下狱,昌祚复理镇事。卒,孙启元嗣。卒,子天波嗣。十余年而土司沙定洲作乱,天波奔永昌。乱定,复归于滇。永明王由榔入滇,天波任职如故。已,从奔缅甸。缅人欲劫之,不屈死。初,沙定洲之乱,天波母陈氏、妻焦氏自焚死。后天波奔缅,妾夏氏不及从,自缢死。逾数十日收葬,支体不坏,人以为节义所感焉。
赞曰:明兴诸将,以六王为称首。非独功茂,亦由其忠诚有以契主知焉。亲莫如岐阳,旧莫如东瓯,而宁河、黔宁皆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马宣劳,纯勤不二,旂常炳耀,洵无愧矣。岐阳敦诗说礼,以儒雅见重,东瓯乞身归第,以明哲自全,皆卓然非人所能及。独黔宁威震遐荒,剖符弈世,勋名与明相始终。而宁河尽瘁驰驱,功高龄促,后嗣亦少所表见。论者谓诸王之遗泽,隆替有殊,然而中山有增寿,与岐阳之有景隆,追溯先烈,不无遗憾。荣遇之弗齐,亦安见其有幸有不幸哉。
部分译文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盱眙人,太祖姐姐之子。十二岁时便死去母亲,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阳谒见太祖。太祖见到李保儿,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己姓。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另又进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德,都将其攻下。于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又于于潜、昌化击败苗军。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降服其部众千余人,李文忠被授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随即会合邓愈、胡大海之军,攻取建德,改为严州府,率军驻守。
苗帅杨完者率苗、僚数万军队水陆并进,李文忠率轻兵击败其陆军,将所斩杀首级,浮在巨筏之上,水军见此情形也争相逃跑。杨完者又来犯,李文忠与邓愈一起率军将其击退。进而攻克浦江,严禁军队焚火打劫,以示恩惠、信用。义门郑氏避军于山谷,李文忠将其招回,并派兵保护。民心大悦。杨完者死后,其部将乞降,李文忠予以招抚,获得三万余人。
李文忠与胡大海攻占诸暨。张士诚侵扰严州,李文忠率军于东门抵御,另派将领出小北门,抄小路袭击敌人后路,两军夹击,大破张士诚。过了一月,张士诚再次进攻,李文忠又在大狼滩打败敌军,乘胜攻克分水。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三溪,李文忠又率军将其击败。斩首陆元帅,焚烧敌垒。张士诚从此不敢再窥视严州。李文忠晋升为同佥行枢密院事。
胡大海俘获汉将李明道、王汉二,送往李文忠处,李文忠释放他俩,并以礼相待,命他俩前去招降建昌守将王溥,王溥投降。苗将蒋英、刘震杀害胡大海,以金华反叛。李文忠派遣将领将其击走,并亲自安抚其部众。处州苗军也发动叛乱,杀害耿再成。李文忠派遣将领驻屯缙云,谋取处州。李文忠被授为浙东行省左丞,总摄严、衢、信、处、诸全等地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