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二十一(7/10)

则真情暴露,不如和敌人交战。”于是身先士卒,敌箭如雨点般地射来,俞通海右眼中箭,不能继续战斗,命帐下军士穿上他的战甲督战。敌人误认为就是俞通海,不敢逼进,慢慢地撤退了。于是俞通海瞎了一只眼睛。不久,偕同廖永安等人攻克石牌并戍守在此,夺取马驮沙而归。赵普胜已经叛归了陈友谅,他攻陷池州,派大将镇守,自己则据守枞阳水寨。太祖正在征讨浙东,但以枞阳为忧患。俞通海前往进攻,大破敌军。赵普胜从陆路逃走,缴获了他全部的舟船,于是收复池州。晋升为佥枢密院事。陈友谅进犯龙湾,俞通海偕同诸将赶走了敌人,并在慈湖焚烧敌船,活捉七帅,追敌北至采石。俞通海功劳最大,晋升为枢密院同知。

从大军攻陈友谅,攻下铜陵,攻克九江,占领蕲州、黄州。跟从徐达攻打叛将祝宗、康泰,收复南昌。从援安丰,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回攻庐州。陈友谅派兵大举围攻南昌,跟从太祖迎战。在康郎山和敌人遭遇,因船小不能仰攻,几次力战都未成功。俞通海乘风纵火焚烧了敌船二十余艘,敌人小败。太祖的船搁浅,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进犯太祖坐船,常遇春射中了张定边,俞通海飞舸前来增援,舟骤进,水位增高,太祖的船得以脱身,但俞通海的船被敌巨舰所压,士兵都用头抵着舰,头盔全部破裂了,但免于一死。第二天再战,偕同廖永忠等用七条船装置火药,焚烧敌舰数百艘。过了二天,又派六艘船深入。敌人连接大舰奋力抵抗。太祖登舵楼观望,很久还没看到什么,心想派入的六船已经失败。突然,六艘船绕敌舰出现了,像游龙一样飘然。军士欢呼,勇气百倍,越战越勇。陈友谅大败。部队驻于左蠡,俞通海建议“:湖比较浅,船难以回旋。还不如进入长江,扼住敌人的上流。敌船进入,就可顺利擒拿了。”于是移师湖口,水陆结栅。陈友谅不敢出战,困守湖中达一个月,弹尽粮绝,派兵突围,最后战败而死。在这次战役中,俞通海的功劳最大。班师回朝,赏赐良田金帛。

第二年从大军平武昌。任命为中书省平章政事。统兵进攻刘家港,进而逼近通州,打败张士诚的部队,活捉了战将朱琼、陈胜。晋升为江淮行中书省事,镇守庐州。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从克湖州,进攻太仓,秋毫无犯,老百姓十分高兴。围攻平江,激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身中流箭,伤势很重,回到金陵。太祖亲临其舍,问道:“平章知道我来问候你的病情吗?”俞通海不能回答。太祖挥泪而出。次日去世,年仅三十八岁。太祖哭得十分伤心,从官卫士都感动得落泪。追封为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归入功臣庙。洪武三年(1370),改封为虢国公,谥号忠烈。俞通海的父亲俞廷玉曾任枢密院事,在通海之前去世,追封为河间郡公。俞通海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俞通源继承官位。

俞通源,字百川。跟从大将军征讨中原,偕同副将军冯胜等在太原会师,平定河中,渡黄河,攻克鹿台,攻取凤翔、巩昌、泾州,镇守开城。张良臣驻扎庆阳再次叛乱,大将军命令诸军分兵攻打。通源自临洮迅速赶到泾州,进攻庆阳的西边,顾时进攻北面,傅友德进攻东面,陈德攻南面,大将军进逼城下。张良臣粮尽援绝,被打败而死,于是攻克了庆阳。征讨定西,攻克兴元,他都率先登城。洪武三年(1370)封为南安侯,年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四年,跟从廖永忠伐蜀,又从徐达出塞,安抚甘肃,立功。把江南豪民十四万迁徙到凤阳屯田。又攻打云南,征讨广南蛮,俘、斩敌数万。二十二年诏令还乡,赏赐钞五万,在巢州建立官邸,未行去世。儿子俞祖,因病不能即位。过了一年追论胡惟庸党案,因通源已死就不予追究了,但削去了爵位。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刚刚起兵时,大海就到滁阳谒见太祖,任命为前锋。从太祖渡江,与诸将攻取地盘,因功授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大军破宁国,协助院判邓愈戍守,于是占领徽州,平定境内。元将杨完者派十万兵前来进攻,大海在城下迎战,敌人大败而逃。和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一直攻打到建德。在淳安打败元兵,攻克建德。再次打败了杨完者,降服了溪洞兵三万人。晋升为枢密院判官。攻克兰溪,从取婺州,晋升为枢密院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