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二十三(2/6)

宋思颜,不知何许人。太祖克太平,以思颜居幕府。及定集庆,置江南行中书省,太祖总省事,以李善长及思颜为参议。同时所设省中官李梦庚、郭景祥、侯元善、杨元杲、陶安、阮弘、孔克仁、王恺、栾凤、夏煜等数十人。而思颜独与善长并授参议,其任较诸人为重。已,建大都督府,以思颜兼参军事。太祖尝视事东阁,天暑,汗沾衣。左右更以衣,皆数经浣濯者。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孙,惟愿终始如一。”太祖嘉其直,赐之币。他日又曰:“句容虎为害,既捕获,宜除之,今豢养民间何益?”太祖欣然,即命杀虎。其随事纳忠类如此。后为河南察佥事,坐事死。

黼,字章甫。有文名,官至江西察使。会修律令,留为议律官。书成,卒。黼谨饬类父,而文采清雅过之。父皆以乡校显,时以为荣。

郭景祥,濠人。与凤李梦庚皆从渡江,典文书,佐谋议,分任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既同调浙东分省,寻复同为大都督府参军。景祥谅直,博涉书史,遇事敢言,太祖亲信之。尝曰:“景祥文吏,而有折冲御侮才,能尽忠于我,可大任也。”先是,克滁州、太平、溧。以城郭不完,辄命景祥董治之。既而和州守臣言,州城久废,命景祥相度,即故址城之,九旬而工毕。太祖以为能,授和州总制。景祥益治城隍楼橹,广屯田,练士卒,威望肃然。和遂为

夏煜,字允中,江宁人。有俊才,工诗,辟为中书省博士。婺州平,调浙东分省,两使方国珍,咸称旨。太祖征陈友谅,儒臣惟刘基与煜侍。鄱战胜,太祖所与草檄赋诗者,煜其一也。洪武元年使总制浙东诸府,与见贤、杨宪、凌说四人以伺察搏击为事,后俱以不良死。

范常,字权,滁人。太祖军滁,杖策谒军门。太祖夙知其名,与语意合,留置幕下。有疑辄问,常悉以实对。诸将克和州,兵不戢。常言于太祖曰:“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太祖乃切责诸将。搜军中所掠妇女,还其家,民大悦。太祖以四方割据,战争无虚日,命常为文,祷于上帝。其辞曰:“今天下纷纭,生民涂炭,不有所属,类尽矣。倘元祚未终,则群雄当早伏其辜。某亦在群雄中,请自某始。若已厌元德,有天命者宜归之,无使斯民久阽危苦。存亡之机,验于三月。”太祖嘉其能达己意,命典文牍,授元帅府都事。取太平,命为知府,谕之曰:“太平,吾肱郡,其民数困于兵,当令得所。”常以简易为治,兴学恤民。官廪有谷数千石,请给民乏者,秋稔输官,公私皆足。居三年,民亲之,召为侍仪。

福建本浙江一,兵脃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兵自温、,奇兵自海,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取两广,犹反掌也。

。且遣韩叔义为说客,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然彼以为命,一闻兵至,挈家航海,中原步骑无如之何。夫上兵攻心,彼言杭、赵一平,即当纳土,不过款我师耳。攻之之术,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今因陈显以自通,正可胁之而从也。事宜速不宜缓。宣谕之后,更置官吏,拘集舟舰,潜收其兵权,以消未然之变。三郡可不劳而定。

洪武元年,擢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卿。帝锐意稽古礼文。群臣集议,间有异同。常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寻以病免归。岁余,手诏征诣阙,仍故官。帝宴闲,辄命儒臣列坐,赋诗为乐。常每先成,语多率。帝笑曰:“老范诗质朴,殊似其为人也。”迁起居注。常有足疾,数在告,赐以安车。寻乞归,帝赋诗四章送之。赐宅于太平。祖,历官云南左参政,有修洁称。

太祖奇其言,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言。

,字叔闻,当涂人。元末为富教谕,谢去。太祖驻太平,以陶安荐,征为帅府教授。慎密谦约,为太祖所称。下集庆,擢中书省博士。婺州下,改为金华府,以同知府事。时上游诸郡次第平定,择儒臣抚绥之。先后用陶安、汪广洋于江西,而与王恺守浙东。太祖为吴王,设翰林院,与安同召为学士。而已老,遂告归。洪武四年复召至,主会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