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已夷灭。扩廓挟太子以称戈,急私仇,无敌忾之志。思齐辈碌碌,窃据一方,民受其害。士诚外假元名,反覆两端。明玉珍父子据蜀僣号,喜于自用而无远谋。观其所为,皆不能有成。予揆天时,审人事,有可定之机。今师西出襄、樊,东逾淮、泗,首尾相应,击之必胜。大事可成,天下不难定。既定之后,生息犹难,方劳思虑耳。”
克仁侍帷幄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经,功臣子弟亦令入学。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坐事死。
赞曰:太祖起布衣,经营天下。渡江以来,规模宏远,声教风驰。虽曰天授,抑亦左右丞弼多国士之助欤。陈遇见礼不下刘基,而超然利禄之外。叶兑于天下大计,筹之审矣,亦能抗节肥遯,其高致均非人所易及。孔克仁无可称述,以太祖之雄谋大略具其事中,故叙列于篇。
部分译文
陈遇,字中行,祖先为曹人。高祖义甫,是宋朝翰林学士,迁移到建康,此后子孙一直居住在这里。陈遇天资过人,笃学博览,精通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不久辞官归隐,学者们称之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得到秦从龙的推荐,发聘书聘请陈遇,引用伊、吕、诸葛为比喻。陈遇到来,和太祖交谈,太祖十分高兴,于是留他参与密谋,逐渐成为亲信。太祖担任吴王,授予他供奉司丞,他推辞了。太祖即皇位,三次授予翰林学士,都予以辞退。于是赐给肩舆一乘,卫士十人保护他出入,以显示荣华恩宠。
洪武三年(1370),奉命到浙江廉察民情,回来后赐给金银玉帛。任命为中书左丞,又辞职不就。第二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令草拟《平西诏》。授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又辞去。西域进贡良马,陈遇引用西汉的典故进谏。任命为太常少卿,坚决推辞。强迫他,也不同意。最后任命为礼部尚书,又坚决推辞。太祖沉思很久,顺从了他。从此不再强迫他做官。太祖曾从容地说要让他儿子做官,陈遇说:“我三个儿子都还小,学业未成,等以后再说吧。”太祖也没再强求。
陈遇自开国之始,就一直侍候在太祖身边。太祖曾问他保国安民的良策,陈遇回答说“:不嗜杀人,减轻赋税,任用贤良,把恢复先王礼乐作为首要任务。”有的廷臣因过错而遭到谴责,陈遇力争解围,使得多半人都得到谅解。他计谋多,但秘而不传,极力崇礼,勋戚大臣无人可以和他相比。太祖多次亲临他的住处,言必称先生,有时称之为君子。任命官职就推辞,显示出了他的高尚。十七年(1384)去世,赐葬钟山。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颇以经时济世之才自负,精通天文、地理、卜筮方面的书籍。元朝末年,他预知国运将另有所归,就以布衣身份献书给太祖,列一纲三目,诉说天下大计。当时,太祖已平定宁越,规划攻打张士诚、方国珍,然而察罕的势力还很强盛,派使者至金陵召降太祖,叶兑在书中把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已处理策划得十分详尽。其意思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