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大都督府参军。景祥性格刚直,广泛涉猎史书,遇事敢说,太祖十分信任他。曾经说“:景祥是文吏,而有折卫御侮之才,能对我尽忠,可以委以大任。”最初,攻克滁州、太平、溧阳,因城郭不完整,就命令景祥加以修治。接着和州守臣说州城久已废弃,命令景祥去测量,就在旧址上修城,九十天完工。太祖认为他能干,授予和州总制。景祥对城隍楼橹加以整治,广泛屯田,操练士兵,威望很高。和州于是成为重镇,太祖写信予以褒奖。最后担任浙江行省参政。
谢再兴镇守诸全,部下私自贩运货物至吴境。太祖大怒,杀了他的部将,召谕再兴,命梦庚前往诸全总制军事。再兴交出镇守之权,对梦庚权力高于自己十分愤慨,于是叛敌,并抓住梦庚一并降吴,梦庚被杀死。当时,参佐行省者,还有毛骐、王濂。
杨元杲、阮弘道,都是滁州人,世代都是文人。跟随太祖渡江,同时担任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与陶安等人更番掌行机宜文字。元杲任郎中在金华擢理军储,弘道也在同年任郎中跟从大都督文正镇守南昌,都立功。二人和太祖有故交,又爱好文学,练达政体,而元杲考虑问题更为周密。太祖曾经说“:文臣从渡江,掌簿书文字,勤劳十余年,还没有超过杨元杲、阮弘道、李梦庚、侯元善、樊景昭的。”以后,元杲历任应天府尹,弘道历任福建、江西行省参政,都死于任上。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晋升为郎中。曾和宋濂一同侍奉太祖,太祖多次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陈友谅已被消灭,太祖志图中原,对克仁说“:元朝的国运已被摧毁,豪杰互争,有可乘之隙。我将督促两淮、江南诸郡的百姓,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再于两淮之间的可馈运之处,储粮等候时机。兵粮充足,中原就可谋图,你认为怎样?”克仁回答说:“储粮和训兵,等待时机,这是长久的策略。”当时,江左的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曾对克仁说:“秦政暴虐,汉高祖起自布衣,以宽大驾驭着群雄,于是成为天下之主。现群雄蜂拥而起,但都不知制定法度以严明军政,这就是他们难以成功的原因。”因而感叹很久。又说:“天下用兵,河北有孛罗帖木儿,河南有扩廓帖木儿,关中有李思齐、张良弼。然而有部队而无纪律的是河北,稍有纪律但兵不振奋的是河南,道路不通、粮饷不继的是关中。江南则唯有我和张士诚。士诚多奸谋,崇尚间谍之术,军无纪律。我率领十万之众,修军政,任用将帅,伺机而动,我们的势力将不可战胜。”克仁点头说:“主上神武,一定能一统天下。”
太祖曾阅读《汉书》,宋濂和孔克仁侍奉其旁。太祖说“:汉朝治理国政不完美在哪里?”克仁说:“王霸之道杂用之故。”太祖说“:谁的错误呢?”克仁说“:责任在于汉高祖。”太祖说:“高祖创业,正遇上秦朝灭学,百姓憔悴以待复苏,礼乐之事还没兴起。孝文为令主,修定礼乐,恢复三代旧制,但顾虑重重而无暇他顾,致使汉朝帝业终归如此。帝王之道,可贵的是不违背时代。三代之王有时机而能为之,汉文有时机而不为,周世宗则是没时机而为之。”又曾问克仁“:汉高祖从平民成为万乘之主,他采用什么办法?”克仁问答说“:知人善任。”太祖说“:项羽在南面称王,仁义不施,而自以为功成名就。高祖了解他的底细,对他恭顺,待他宽仁,却最终打败了他。今豪杰非一人,我守卫在江左,任人唯贤,抚济百姓,坐观天下之变,如仅仅依靠武力,则难以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