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六十(6/10)

正统十三年,升迁为河甫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任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援救朝廷危难。

渡过黄河,听说敌寇撤退,纔引军回去。

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叛乱。

总督湖广、贵州军务的侯璀在军中去世,晋升王来为右都御史代替他。

与保定伯梁瑶,都督毛胜、方瑛会师进讨。

到靖州,贼掠夺长沙、宝庆、武冈。

王来等分路出擎,俘虏斩杀三千余人,贼逃去。

后来,贼又出来掠夺,官军连战都取胜。

贼魁首韦同烈据守兴隆,抢劫平越、清平诸卫,王来与方瑛击败他们。

贼败退死保香炉山,山十分陡峭。

毛胜、方瑛与都督陈友三路进军,王来与梁瑶率大军继后。

先后攻破三百余寨,在香炉山下会师。

发炮轰击崖石,声音动地。

贼恐惧,捆绑韦同烈并贼将五十八人来投降。

其余的都解散。

于是移军清平,并且传檄令四川兵共剿都匀、草塘诸贼。

贼望风准备牛酒而迎候投降n贼被平定,班师回朝。

诏令王来、梁瑶留下镇抚。

不久命王来兼巡抚贵州。

王来奏称:“近因黔、楚用兵,暂行买官之例。

如今贼情稍微平定,只有平越、都匀四卫缺饷。

应召商以粮换盐引,免除交纳米例。”皇上听从他。

景泰三年十月被召回京,加官兼大理寺卿。

梁瑶以王来功大,请求皇上给他褒奖。

都给事中苏霖反驳,纔止。

王来还在路上,因贵州苗人再次反叛,敕令他回师进讨。

第二年,事平。

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位,六位尚书都被罢免。

王来回家。

成化六年在家中去世。

孙原贞,名璃,以字行于世,德兴人。

考中永乐十三年进士。

授予礼部主事,历任郎中。

英宗初年,因被推荐提升为河南右参政。

居官清廉谨慎,有当官的才能n巫统八年,大臣会同推荐选任,迁升为浙江左布政使。

很久以后,盗贼大起于闽、浙之间,赦免后再次反叛。

景帝即位,发兵征讨。

孙原贞曾猜度贼必叛,条陈谋略,请求为此做好准备。

到这时就命孙原贞参议军事,深入擒获其魁首。

而温州余贼还没消灭,命都指挥李信为都督愈辜,调军征讨。

于是授予孙原贞兵部左侍郎,参议李信军务,镇守浙江。

遭逢母亲丧事,应当离职,副都御史轩挽请求留下他。

皇上回复可以。

景泰元年,孙原贞进兵捣毁贼巢。

俘虏斩杀贼首陶得三等,招降三千六百余人,追还被掠去的男女。

捷报闻于朝廷,皇上玺书奖励。

请求回去奔丧。

过了一个月,返回镇守。

又分兵扫平余寇。

孙原贞上奏请求划分瑞安土地增置泰顺,划分丽水、青田两县土地设置云和、宣平、景宁四个县,设置官吏和安置戍守,盗患于是得到平息,评定功劳,进级一等。

浙江官田赋税沉重,右布政使杨瓒请求将赋税平均分摊于征收赋税数目轻的民田。

皇上诏令孙原贞监督,田赋因此均平。

正统三年,请求褒赠御贼死事武臣。

指挥同知脱纲、王瑛,都指挥食事沈辚、崔源都得到赠恤。

六月晋升为兵部尚书,镇守如故。

不久,皇上命他孝察福建众官,于是留下镇守。

福州、建宁二府,以前有冶炼矿银,因盗寇扰乱停止。

朝廷议论再开,孙原贞坚持认为不可,于是停止。

五年冬,孙原贞上疏道:四方屯军,大体因营缮、转输等事妨碍耕作。

应当挑选精锐充实队伍,其余的都让他们归于农耕。

如果增加一万人屯田,那么一年就会节省支出仓粮十二万石,并且积储多余粮食六万石,军队吃饭难道会不足吗?如今一年漕运粮食几百万石,在路上的费用不可估量。

比如浙江军粮兑换运米,一石耗米七斗,人民自己来运,一石加耗八斗,其余计算水路远近加耗。

这样田地不会增多,而赋敛实际上加倍了,想让人民不穷困,是不可能的事。

况且如今太仓中没有十几年的积储,如万一遇到水、旱灾害,如何来救济?应该量入为出,裁减吃公饭的官吏和不必要的开支。

等到仓储丰足,渐渐减少一年漕运的数目,则民困可以解除。

臣以前在河南做官,考察众逃亡百姓的户籍共二十余万,臣都把他们转移到南阳、唐、邓、襄、樊之间。

群居谋生,可安保他们不做强盗。

应趁今年丰收,派亲近的大臣照此实行,督促主管官吏登记为户籍,给他们田产,督促农桑,建立社学、乡约、义仓,使他们注重根本致力于农桑。

人民生活安定了,慢慢商议赋税徭役,或许可以免除以后的祸患。

当时役能完全采纳,后来刘千斤之乱,果然如孙原贞所料。

后来,孙原贞又镇守浙江,英宗恢复帝位,被罢职回家。

成化十年去世,终年八十七岁。

原贞所至有劳绩,在浙江尤为著名。

孙需,字孚吉,成化八年考中进士。

任常州府推官,疑难案件立刻剖析明白,提升为南京御史。

弹劾僧人继晓,违背旨意,给予杖刑,出京任四川副使。

弘治年问,积功升官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这年灾荒,招募民夫筑造汴河堤,堤坝建成挨饿的人也得到救济。

镇守宦官刘琅贪婪横暴。

奸民到刘琅那里去诉讼的,孙需依法律定罪,发遣他们戍守边地。

刘琅为此向他下跪请求,孙需坚决不听,刘琅恨之入骨。

大臣的儿子横行乡里,孙需抑制他。

刘琅和他谋划,改任孙需巡抚陕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