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仪式符。。最盛行,以致颠沛流离于道路。金石之药,性能多是酷烈的。唐宪宗相信柳泌以致殒命,此祸可作借鉴。现在龙虎山的上清宫、神乐观、祖师殿以及内府番经厂都被焚毁,它们如有神灵,为什么连自身也保不住?上天讨厌这些污秽行为,已是很明白的了。陛下如果亲近儒臣,懂得正道,施行仁政,那么福兆祥瑞,以及许多值得庆贺的好事就会不招自来,何须借助妖妄之说呢?自古以来奸人要蛊惑君王动心,必定先说太平无事。唐朝大臣李绛曾说过‘:忧心于事行之前,可以免除担忧。事情干完了再担忧,于事无益。’现在太平日子很长,沉溺于安逸。就目前来看,虽然好像无事,然而工役频繁兴起,苛捐杂税百出,人马疲惫不堪,民间穷困,人民愁苦的叹息声影响着上天的和顺之气以致造成火星失去常规,太阳无光,天鸣地震,草木成为妖孽,四方奏报这些情况的几乎每月都有,将来的后患灼然使人担忧。陛下高居深宫,言官都害怕引祸上身缄口沉默。臣等假如再不说,谁又肯为陛下说。”孝宗被徐溥的话所感动。
三月二十七日,孝宗在文华殿召见徐溥以及刘健、李东阳、谢迁,把各部门的奏疏交给他们说“:与先生辈商议。”徐溥等起草诏令呈上,孝宗就手批改。事端多的,刘健请求拿出去详细阅读,孝宗说“:何不就此地面议。”事完之后,赐徐溥等饮茶方退。自从成化年间,宪宗召彭时、商辂对答以后,至此时才开始再次出现,举朝夸耀为盛事。然而在徐溥整个任职期间,也只有这么一次受到皇帝召见。
不久,由于灾害,异常现象发生,朝廷广开言路,朝廷大臣所上的密封的奏章,过了一个月还不回答,而且言官因议论救助何鼎违背皇帝旨意等待被治罪已有很长时间,徐溥等都将这些情况向孝宗进言。于是搁置的奏章全部批发下来,并且免言官的罪。徐溥这时七十岁,以年老请求退休,孝宗不批准,下诏让他在风雨寒暑天免去朝见。
十一年(1498),皇太子离开东宫,加封徐溥太子太师,升为华盖殿大学士。因为眼病请求返乡。孝宗舍不得放他走,很久才同意他的返乡,给徐溥很多赏赐。过了一年徐溥去世,追赠太师,赐谥号文靖。
徐溥生性庄重,举止有法度,在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助劝导。遇到有人犯有过失,总是为其掩盖,他说“:天生人才很不容易,我不忍心人才因小过错被抛弃。”屡次遇到大狱案,以及逮捕言官,他都要从中委婉调停。孝宗仁慈淳厚,对徐溥等所提的意见大都接受,天下暗暗地受到他的庇护。徐溥曾说“:祖宗法度在恩惠百姓的事方面已经完备,所担心的是不能守住。”因此,他对祖宗成法无所变更。徐溥对父母极为孝顺,曾经两次在父母墓旁小房居住。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则很低,好施舍别人。购置义田八百亩赡养宗族族人,并请官府为之登记于册以求永久保存,孝宗为此免除徐溥家的徭役。
丘浚,字仲深,海南琼山人。幼年失去父亲,母亲李氏教他读书,他看一遍就能背诵。家贫无书,曾经走数百里路借书,必定将书借到才罢休。考取乡试第一名,景泰五年(145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编修职。丘浚在翰林院任职后,见闻更加广泛,尤其熟悉国家典故,以经国济民自负。
成化元年(1465),两广有战事,丘浚向大学士李贤上书,指明陈述形势,井井有条数千言。李贤对他的谋划很欣赏,向皇帝禀报,宪宗命将丘浚的谋划抄写下来,让总兵官赵辅、巡抚都御史韩雍看。韩雍等攻破贼军,虽然不完全是用丘浚的计谋,然而丘浚因此在朝臣中颇有威望,任职期满,晋升为侍讲。参与撰写《英宗实录》,升为侍讲学士。《续通鉴纲目》成书,提升为学士,调任国子祭酒。当时学习经义的书,好尚奇险怪异之文,丘浚在主持南畿的乡试时,在分考和会试中他都痛切地抑制这种文风。丘浚任职国子监后,他督促国学生时,尤为恳切地告诫他们将文体返归正道。不久晋为礼部右侍郎,掌管祭酒事务。
丘浚认为真德秀著的《大学衍义》对于治国平天下的条目叙述得不完备,丘浚就博采群书补充了这些内容,写成《大学衍义补》。孝宗继位,他向孝宗呈上此书。孝宗认为该书不错,赏赐黄金纸币奖励丘浚,并命令有关部门刊印发行。特别提升为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充任修撰《宪宗实录》的副总裁。弘治四年(1491),此书完成,加封丘浚为太子太保,不久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尚书入内阁任职从丘浚开始,丘浚当时七十一岁。他认为《大学衍义补》所撰述的都可见之行动,请求摘其要点奏报皇帝,并下内阁商议付诸实行。孝宗批准他的请求。
第二年,丘浚上言道:“臣在成化年间见到彗星三次出现,遍扫三垣,方圆五六百里大地发生地震。近来彗星出现在天河,每天地震天鸣不已,怪鸟在宫中鸣叫三声。《春秋》二百四十年,记载出现彗星三次,地震五次,飞禽两次。现在却在二十年之间屡次出现,非常令人害怕。希望陛下体会上天的仁爱,想到祖宗创业的艰难,修身清心以立根本,而适应政事的需要,谨慎对待自己所喜好、崇尚的东西,而不被异端所迷惑,节约财物,不至于耗费国家财富,公正地使用人才,不偏听偏信,禁止以私事谒见请托,明确义理,保持节俭的品行,勤于政务,那么,阿谀求宠、邪门旁道的乱政之徒就不敢为非做歹,天灾就可以清除。”接着列举二十二种时弊,孝宗都接受他的意见。六年(1493)由于眼病免去上朝。
丘浚在位时,曾经用宽大为怀启发孝宗,以忠厚来改变士风。只是生性偏狭,曾与刘健在商议事情时,因意见不合,竟把帽子摔下地。言官说话不中他意,丘浚总是当面驳斥。他与王恕关系紧张,以至于不说话。六年(1493)考核群吏,王恕上奏章要罢免二千人。丘浚则请求未满三年的仍任原职,无特别贪婪残暴劣行的官吏仍留任,留下九十人。王恕争辩无结果,要求离职。太医院判刘文泰曾经与丘浚家有过来往,刘揭发王恕失职,王恕怀疑刘是受丘浚指使,而舆论大哗,说疏稿是丘浚写的。王恕竟由此事被罢官,人们由此对丘浚很有看法。给事中毛。。、御史宋德、周津等纷纷上奏章弹劾丘浚不能位居相位,孝宗不理睬。过了一年,加封丘浚少保职。八年,丘浚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追赠太傅,谥号文庄。
丘浚清廉不苟取,所居府第低下狭小,四十年不换。生性嗜好学问,年老右眼失明,仍手不释卷。所发议论好偏激,听者感到惊骇。到修撰《英宗实录》,有人说对于于谦之死应该按不轨判罪来记载,丘浚说:“土木堡之变,如果没有于谦,国家就很危险。事情久已有了定论,于谦所受的冤枉不能不辩白清楚。”他如此主持正义。正德年间,明武宗采纳巡按御史的建议,赐在丘浚家乡为丘浚建立祠堂起名叫“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