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七十九(6/10)

。正德四年(1509),刘瑾摘取《会典》中的小毛病把参加编撰的人贬官,让毛澄当了侍读。脱下丧服回朝后升为侍讲学士,又升为学士,掌管翰林院事务。还曾当过礼部侍郎。

十二年(1517)六月,任礼部尚书。那年八月初一,武宗便装外出游玩,毛澄率领侍郎王瓒、顾清等上书请武宗回宫。后来又走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久留不回。毛澄等一次次上书谏劝,都不予答复。第二年正月,返回到京城,传令让百官身穿军装到郊外迎接,毛澄等请用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七月,武宗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率领天子的部队巡守边防,到宣府去了,经过大同、山西到达榆林。毛澄等一次次飞章谏劝。到十二月份,又和朝中大臣们一起上书说:“自去年正月以来,陛下车马数次外出巡游,顾不上在宫中安静地住下来。这次外出,又已经半年了。宗庙、社稷的祭祀典礼都是由人代为举行的,万寿节、元旦和冬至的朝贺礼仪都省略了。腊月初一的冬。。,省略而不举行,就有两年了。现在本年度即将结束,郊祀的日子已帮您占卜好了。皇祖的教导说:‘凡是祭祀天地,精诚就可以感天动地,怠慢就会祸不单行。’现在您乘车远游在外,不知哪天回程。万一冰雪挡路,车马难行,元旦来不及亲自捧送玉帛到上帝面前,您心中怎么安稳得了?况且边境上荒凉、寒冷,冬天里尤其冷得厉害。我们这些大臣在京城里吃着厚味禄米,抬头想到陛下您在外身体劳累,根底空虚,遥望陛下,忧心如醉。所以敬请打驾速回,亲自参加祭祀,这样国家、臣民都将幸运至极了。”武宗未予答复。

十四年(1519)二月,武宗刚刚回到京城,就指示礼部说:“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将派到京城两畿,并往山东瞻仰东岳,祭祀孔圣人,为百姓祈求幸福。”毛澄等大吃一惊,又和大臣们一起上书说“:陛下是天地的儿子,继承祖宗的大业,四海九州只知道陛下有皇帝的称号。现在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发布这道圣旨的是陛下,加这个称号的,也是陛下,不知道接受这个称号的该是谁?如果因为皇储还没有确定,想求告普天下的名山大川,用以祈求神灵暗中相助,那么派遣使臣携带玉帛前去,足够表示您的敬意了。何必亲身捧着神像,献上香烛,像佛、老之徒那样干呢?”进而一一陈述了五条不能那样做的理由。武宗也不予回答。

宸濠在江西造起反来,武宗亲自南征以显示军威,后来在南京住了一年多。毛澄等一次又一次请他回北京。等返回到通州时,武宗听从江彬的话,打算立即把宸濠赐死。毛澄根据汉庶人的故事,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宸濠。武宗没听。宦官王堂镇守浙江,请为自己建立生祠,西番阐化王的使臣请额外赏赐他们九万斤茶叶,毛澄都竭力反对,武宗又不听。王琼要陷害彭泽,只有毛澄说明彭泽没罪。

武宗逝世以后,毛澄和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驸马崔元、太监韦霖等到安陆迎接世宗。到安陆后,即将进去拜见世宗,有人考虑用天子之礼觐见。毛澄说“:现在就行大礼,往后怎么增加呢?莫不是群臣劝进、皇储辞让的礼节都该废除了吗?”

世宗登基才六天,就发布圣旨要大臣讨论兴献王的主祀和尊称。五月七日,毛澄大会文武群臣,递上决议说“:据查证,汉成帝立定陶王为皇太子,立楚孝王的孙子刘景为定陶王,供奉共王的祭祀。共王是皇太子的亲生父亲。当时大司空师丹认为这样做私恩、大义都得到了照顾。现在陛下入宫继承了王统,应该像定陶王的例子办,以益王第二个儿子崇仁王朱厚炫入继为兴王的后裔,接任兴王,主持兴王的祭祀。又据查证,宋濮安懿王的儿子入继仁宗做儿子,就是后来的英宗。司马光认为应该以高官大爵尊崇濮王,称他王伯而不称其名。范镇也说‘:陛下既然给仁宗做儿子,如果再把濮王称为父亲,在大义上说来不恰当。’于是为濮王立了庙,以赵宗朴为濮国公,供奉濮王的祭祀。程颐有言道:‘过继给人做儿子,就把人家称作父母,而把生身父母称作伯、叔父母,这是做人的大伦理准则。不过生养之恩也是再大不过的了,应该另立一个特殊的称号,如称为伯、叔父某国大王,这样既明确了王位的正统谱系,而亲生父亲也尊崇到了极点。’现在兴献王是孝宗的弟弟,是陛下的生父,和濮安懿王的事正是一样。陛下应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凡是祭告兴献王或上书信给王妃,都自称侄皇帝某某,这样正统、私亲,大礼、私恩都考虑到了,这可以作为千秋万代的法则。”奏议递上后,世宗愤怒地说:“父母的称呼能改成这个样子吗?”下令重行议定。

本月二十四日,毛澄又召集大臣们一起递上决议说“:《礼》规定过继给人就是人家的儿子,上自天子下到百姓都是一个样。兴献王的儿子只您一个,既然入宫继承王位,供奉宗庙的祭祀,所以我们以前的决议就想让崇仁王厚炫供奉兴献王的祭祀。至于称号,陛下应该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国大王,自称侄皇帝名字,这有宋朝程颐的话可以作为根据。按我朝的制度,皇帝对于宗室中的长辈,只称伯父、叔父,自称皇帝而不称名字。现在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大王,又自称名字,尊崇的礼数已达到了极点,我们不敢再有别的什么意见了。”进而又把程颐《代彭思永议濮王礼疏》抄一份呈交世宗阅读。世宗又不愿听从,命令他广泛地考察前代的典礼,再商定好了报上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